【篇一:思维导图课】
【思维导图课】
史宇
周四,语文老师给我们上了思维导图课。
我们一开始还不知道思维导图是什么,后来听了老师的话才恍然大悟。一开始老师让我们记词。老师问我们记住了几个?我说四个,老师让我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东方之珠”这个课文写下来。老师画的思维导图像一只梅花鹿。老师,又让我们画美丽的小兴安岭,老师先画了我们吃的那圆溜溜的大肚子,四肢就像四条腿上,还有两只眼睛,组装起来起来就像一只大闸蟹,香喷喷的又香又脆的大闸蟹,我们在地下看着的流口水看就能看到闻到的气味大闸蟹的香味。
下课了,我的白日梦,也醒了。但是这个美梦我还没有做够好想再做一次啊!
【上思维导图课】
孙艺恺
今天语文老师带我们上思维导图课,我好期待啊!这是我们第一次上思维导图课。
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本来还不知道是什么呢,老师说: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的中央是一个核心,然后沿着几个代表主要枝干探讨下去。所以老师先教我们画的中心点,就是小兴安岭,然后画大枝干就是春夏秋冬,再沿着小枝干,再往外就是整个小兴安岭的全貌。思维导图是一种与众不同地学习技巧。整个图画下来。就像是人的大脑。到处都是大小不同,像血管儿一样,所以老师才叫她是思维导图。
原来思维导图这么神奇,一张小图画出了整个小兴安岭的风貌。我要好好学习,思维导图,把它运用到学习中去!
【快乐的实践活动】
冯若珊
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画《思维导图》,我们大声的说“好!”
开始画了。老师先让我们自己尝试着画。我画的丑丑的,而且内容完全颠倒了。我把琳琅满目画在了美食天堂里面;把大饱口福画在了旅游圣地里面;又把海洋公园画在了万国市场里面。哎呀!我的脑袋真是一团浆糊。我看了一下同桌画的,我感觉他画的比我好,我的脸唰的变红了,我可能还是没有抓住重点。
还没有画完,老师让我们停下来,抬头看黑板上老师画的。哇!五颜六色的真漂亮,而且内容一目了然。老师认真地教我们画图,听了老师的指导,我一下子茅塞顿开。
接下来我又画了一遍,这下画的像孔雀开屏一样漂亮!哈哈!这下我的大脑不是浆糊了!
以后我多用这种方法学习,一定会把浆糊脑袋变成超级大脑!
【篇二:转换思维天地宽】
有时候,你是否会感叹楚天广阔,而自己却寸步难行?有时候,你是否会悲戚他人凌云高飞,而自己却处处受缚?
明明自己是深深植于大地的树,却羡慕鸟兽能自行奔走。当梦想与现实判若鸿沟,是痛苦抱怨,抑或卑微瑟缩?皆不可取,只需转换思维,你便可迎向属于你的万里长空。
现在许多人抱怨父母、抱怨同事、抱怨所谓的宿命,认为所有的一切从来如此。难道这世间注定有一些人要面临永无黎明的黑暗、深不可测的崖谷吗?但我们都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玄机。有时候,只需转换一下思维,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绝境亦可变为佳境。如今大热的慢调王子李健也曾经迷惘过。在“成名要趁早”的欲望狂流的裹挟下,他那缓慢悠扬的歌声也曾被世界的杂音所掩盖。看不惯娱乐圈的做派,他开创自己缓慢而精致的创作,终于走上神坛。这不是偶然,而是他转换思维,肯定自己,坚持原则,最终为狂热的娱乐界带来一阵清风。而对于不善进取的人来说,精湛的技能固然是一笔财富,但如果囿于这扇门内,只专注于日复一日的技能训练,而不懂得转变思维,势必无法取得更大提升。千万别让别人羡慕的长处变成一扇门,一扇关住自己的守旧之门。
转换思维,要反求诸己。三毛曾经说过:“唯有自渡,其他人爱莫能助。”不卑不亢地审视自己,才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动画大师马克宣正是如此。20世纪中后期,中国动画受到了高高在上的前苏联风格的熏陶,所有人都推崇前苏联风格。而在此时,马克宣将目光转向了传统文化,最终用虚实的意境与空灵的画风将中国动画带入了水墨时代,从而攀上了艺术的高峰。因为逆境,所以滋生出改变的勇气;因为自信,所以才有转换思维的动力。不依靠他人,不怨天尤人,反求诸己,转换思维,前路广阔。
海德格尔有言:“向死而生,唯有死亡的气息才能让我们感受生的迫近。”逆境不是绝境,只要转换一下思维,我们也许就会发现一片新的天地。贫穷不可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反而能锻炼人的毅力;处处受阻不可怕,这倒给我们一个审视人生、反思自我的契机;“宿命”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借此机会成功转型,便可迎来更大成功,石川小百合不正是如此吗?
转换一下思维,你是否发现,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篇三:换一种思维】
昨天看《向往的生活》黄渤做客那一期,在聊到拍戏时,刘宪华表示他现在正在拍戏,每天都要吊很长时间的威亚,他觉得和他想象的不一样,于是他问黄渤,怎样才能熬过这三个月。当时黄渤说:“你如果觉得是熬,那你这三个月的时间肯定很漫长,你要把它变成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做你喜欢的事情你就不会觉得难熬了。”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福的。因为喜欢,所以即便累一点、苦一点,我们也会觉得甘之如饴;因为喜欢,所以即便再复杂、再麻烦,我们也是心甘情愿。因此即便都知道创业是一条很艰难的路,但总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因为喜欢,因为信仰,而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去“熬”。
但是这世间总是不会事事都如意,很多人做的事情都是迫于生活而“不得不”去做,找工作首先看得是薪资、前景,选专业首先考虑的是就业率。当然,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毕竟生存才是一切的根本,温饱不解决好又何谈理想、何谈人生。
只是当我们“不得不”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我们需要转换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我们做的事情,让它变成我们自愿去做的,这样就不会觉得“熬”的难受了。
记得以前放暑假,有一项暑假作业是写十篇作文,让我很是头疼。有一名同学是布置完作业的当天晚上就全部写完了,先不说她写的质量怎么样,但是一个晚上就能想到十篇素材,着实让我佩服不已。那时候十篇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印象中我是暑假的最后一周才“憋”出来的。后来有同学推荐了“”,既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给别人看,还可以赚取稿费,虽然只有一块钱,但是当我看到账户里出现那一块钱的稿费的时候仍然兴奋不已,这种被认可的喜悦让我对写作文充满了激情。不知不觉见已经写了二十多篇了。一开始写的时候要写到500字都觉得好难,但是现在只要提笔基本都能上800字。这种悄无声息的进步实在让我惊喜,也让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如今再回头看当时十篇作文的暑假作业觉得真是太简单了。
我想,让不喜欢的事情变得能让人欣然接受,找到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鼓舞点很重要,或者换一种方式去完成它。例如有的同学平时不喜欢做家务,家长会加入筹码,洗一次碗多少钱,扫一次地多少钱,有了这种鼓励,很多同学不仅愿意做,甚至会主动要求做。暂且不论各种文章批评的家长的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我觉得仁者见仁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但这种激励方法却也值得借鉴。
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多去想想这件事能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哪怕并不是我们喜欢的事情,我想我们至少也不会排斥和觉得“难熬”了。
【篇四:走进《思维的乐趣》】
《思维的乐趣》是作家王小波先生的一本重要的杂文集。王小波先生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文学界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大陆作家。
《思维的乐趣》,王小波先生以自身对“文化大革命”的记忆为重要矿藏,用独有的调侃的笔调完成了对自由与理性的反思与书写。虽然王先生用了幽默诙谐的写作手法,但是透过文字的背后,我们还是能深刻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阵阵寒风吹过城市、乡村,心头满是苦涩。
这本书幽默讽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幽默深奥的“我”、朴实勤劳的父老乡亲、“越是不熟越要动”的可恶大夫……每一个人物都是对那个特殊年代的辛辣讽刺,每一段文字都是对父老乡亲最真诚地悲悯。
在这本杂文集中,《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这只有趣的猪学会了“汽笛”的叫声,每天十点就跳上屋顶叫,比工人的收工时间早了一个半小时,工人们顺理成章地收了工。后来人们发现是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在学汽笛叫,就以“破坏春耕”的罪名围剿它,没想到它沉稳应对,从枪阵中逃了出来……
这只猪的故事,映射出现实的生活:生活中,有许多人想要设置别人的生活,也有很多人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生活中,缺少的就是拥有特立独行思维的人,而生活中,最需要的也正是特立独行的那群人。
王小波先生的文章就是这样,不能只看情节,必须透过每一个文字,去体会,去感悟。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曾评价他说:“我常常觉得王小波就是那个《皇帝的新衣》里天真浪漫又口无遮拦的孩子。”是啊,王先生的文章就是那么真实,宛如一把飞刀飞入你的内心深处,剖析出你最真实的想法。
做一名特立独行的斗士吧!我诚意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让我们在王小波先生的文字中看清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吧!
【篇五:做一名优秀毕业生——谈在思维导图中的收获】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六年的小学时光就要结束了,我们也从以前只会哭闹的孩子长成了阳光快乐的少年。
在 母校的六年的生活中,我学会了许多的知识,让我最深有感触的是英语思维导图。
在五年级上半学期的时候,我们开始接触思维导图来做课前预习。从那时开始每一科都要做思维导图,学校还有思维导图的比赛,这使大家都积极起来了。一开始,我们都不会做,觉得好难,还要画图好麻烦。有很多同学做的思维导图老师都很不满意。英语老师发现我们做思维导图有很大的问题,所以英语老师给我们讲思维导图是由一个中心引出好几个与中心相关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再引出与语句相关的东西。英语老师也给我们举过许多例子,比如说学校这个单词。一说到学校我们就可以想到班级和操场,再想班级里面有学生、老师、黑板和窗户等等,操场上有篮球架和大屏幕……这些单词就可以做一张思维导图。老师讲完思维导图后,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做一张图文并茂,思路清晰的思维导图。
以前,我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有很多单词都不认识,都不知道意思,思路也不是很清晰,不是很开阔,还很多东西都记不住,迷迷糊糊的。自从老师让我们做了几次思维导图后,我发现自己很少遇见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知道意思的单词了,思路不仅变得更加清晰,还变得开阔了许多,脑子也转的更快了,记住的东西更多了。
在这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通过做思维导图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我的学习。
【篇六:有趣的思维导图】
这学期我们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数学课外书——《思维导图》。
在这本书中,我们认识了思维导图的创造者——东尼·博赞。东尼·博赞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194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心理学、英语语言学、数学和普通科学等多个学位,是位十足的学霸哟!他还创办了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和思维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且还是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顶尖演讲家,被誉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
在这本书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思维导图,知道了思维导图和生活、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习思维导图有很多作用,可以激发思维,帮我们进行思维的有序整理。比如清晰地展现新学年的学习计划,或者让我们思路清晰地生成作文提纲等等。总之,学习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和学习中的很多困扰。书中还图文并茂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这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即将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同学们都积极利用思维导图,对我们这一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我们的作品吧!
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们一起学画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