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咀嚼经典
咀嚼经典
发布时间: 2025-08-14 16:04
阅读:

【篇一:咀嚼经典】

中国古代有一句经典名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本就像我们在夜空下行进,那些为我们在无知的黑暗中指引方向的闪亮的星星。经典读物,无疑是那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三字经》是我最早接触的一颗“星”。“人之初,性本善”,开篇第一句,就变把我引入深深地思考中去。人本性就是善良的,人天生就具有很多优良美德,可是正如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的习惯影响了人们的性格。曾子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每日多次反省自己,养成了习惯,他便从中保持了人的天生所具有的优良美德,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爱戴他人。“我也有什么好习惯呢?”读时,我也曾经这样问过自己。这简简单单的十二字,却让我得到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会。

曾子孝敬父母,在《三字经》中,还有一个有孝之士。“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是,沉思一下,我曾几时,在昏暗的灯光下,给我那亲爱的、和蔼的爸爸妈妈,送上一只梨呢?母亲节将至,我该干嘛呢?孔融四岁能让梨,而我,却连简单的事情都未曾替他们做过!……我心里,话语如同潮水般,在翻腾,在拍打着我的大脑。“孝”,不知不觉便在我脑海里扎下了深深地根,然后扩张、蔓延……《三字经》,像是拥有了魔力,不断地让我沉醉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像是到了桃源。我不愿出去。

一谈起孔融,也就不得不谈起《三国演义》啊。《三国演义》英雄豪杰辈出,个个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我最爱的,莫过于那勇救黄忠的“小混混”魏延了。也许在很多人眼中,他不过就是一个丑角,只会背叛蜀国,而我,却被他的英勇有谋吸引了。刘备攻率军打刘璋军时,套毫不犹豫就直奔大本营,独自强行占领了敌方的大本营,足以看出他的勇猛。在诸葛亮七出祁山中,他曾想出一个绝妙的计划去击破司马懿。假若没有诸葛亮的反对,或许,司马懿早已人头落地。魏延虽然丑陋,可他有勇有谋,令我叹服。

我又想起了那句话:“相貌与人的才华成正比。”毋庸置疑,魏延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也因为他,更加看开了很多很多。

真的经典,是陈年老酒,越品尝越有味儿。真正懂得与经典同行的人,会孜孜不倦地去探索,会忘我地含英咀华。与经典同行,我们更能感受到,经典,其本身独特的经典魅力。

【篇二: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经典】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狗,名字叫可乐。

可乐的耳朵是耷拉着的.;眼睛是水汪汪的,圆圆的,像两颗小玻璃球;鼻子湿湿的,嘴巴有一点像人字形;它的四肢很短,可是很健壮,跑起来飞快;尾巴长长的,全身是毛,跟可乐汽水的颜色一样,所以我才叫它“可乐”。

有一次,可乐看见了菜谱里的红烧鸡翅,就扑上去把这一页咬了,妈妈生气地说:“刘兴阳,你没事儿居然把菜谱给撕了。”我说:“是可乐咬的。”妈妈听了,终于原谅了我。第二天,我买了一个大鸡腿故意来馋它,我说:“真香啊!不吃可就浪费了。”可乐听了,可怜巴巴的望着我,“汪、汪、汪”直叫唤,好像在说:“小主人,我以后再也不调皮了。”我听了就把门打开,它朝我一扑,我为了躲开它,不小心脚一滑,摔倒在了地上,肉飞了,可乐吃上了鸡腿,我气得一夜没睡着。

虽然可乐有点皮,可我还是很喜欢它。

【篇三:我与经典历史故事同行】

我,酷爱读书,特别是历史小说,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精忠岳飞》等。

《水浒传》是我喜欢的书之一。书中的梁山泊108位好汉的名字我已背得滚瓜烂熟了。我还喜欢用收音机听历史故事,现在每天播放的《刘墉斗和珅》、《水浒后传》等等我都按时收听。我更喜欢吃完晚饭后将爷爷、奶奶、妈妈和我比作古代的历史人,遨游历史世界。晚饭后,我让大家坐在一起,开始我的历史遨游。我将我们一家人安排在北宋末年,将爷爷比作大奸臣高俅,将奶奶比作豹子头林冲,将妈妈比作小李广花荣,将自己比作大刀关胜,他们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有着怎样复杂的关系,我都娓娓道来,津津乐道。有时为了更好玩,我会将各个朝代的英雄人物鱼龙混杂,滔滔不绝地把故事按自己的意愿编下去。还有时,我和奶奶下象棋时,常常用马比作各路英雄,长驱直入,杀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

我喜欢英雄人物,我佩服英雄人物。我佩服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如杨景杨延昭、岳鹏举岳飞、金刀杨老令公杨继业等。他们勇猛和精忠,但最后都被奸臣害得很惨。

读经典历史故事,让我了解到一些传奇人物如何绝处逢生,如何精忠报国,让我懂得了学习是需要勤学苦练的。

我爱读经典历史故事,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更勇敢前进。

【篇四:走进国学经典伴我快乐成长】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的历史、汉字、四大发明等,无不体现出中华儿女的聪慧。而国学更是经典,融入了每一位古人毕生的智慧,直到今天对我们仍然深有启发。孔子作为万世至圣先师,他的语录伴随着我慢慢成长,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错,每一个人生下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而和我在一起的人中,必有别人懂得的知识可以弥补我的缺陷,同时可以用更多的知识,去培养我、教导我、启发我。这段经典语句,折射促一颗满怀谦虚好学的心,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可以互帮互助,用你的优点来弥补我的缺点,让我的不足渐渐减少。这么经典的道理,又早在数千年前,就被孔子所悟到。若此看来,孔子是多么的才华横溢啊!

不仅如此,他还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请教别人时要谦虚,即不失礼节,又可以“补拙”;让我在满怀兴奋中去迎接好友的远道而来;让我明白做事要换位思考,自己都不愿做的事不能强求别人去做;让我认识到做人就要有信誉,对自己的决定要负责任。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很多弟子的品德才华都很出众。没错,“孔融让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清楚地告诉了我“做人要宽容、善良、为他人着想”。这些虽然经常说但又常被忽视的道理,一点一滴触动着我的灵魂,让我在国学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慢慢的影响着我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不仅仅是孔子的语录,还有很多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无不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我喜欢国学经典,它给了我想象的空间和快乐,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会继续走进国学经典,因为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它将是我勇敢前行的无限动力。

【篇五:我喜欢的经典作品】

自从外公给我买了本《弟子规》后,妈妈总是让我背上面的内容,我很反感,每天都背那些枯燥无味的古文有什么意思呀?特别是《弟子规》里的“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过犹待,百步余。”为什么长辈没事时要立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开?为什么要等长辈离去约一百步之后,自己才可以走呢?我们为什么要学古文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妈妈告诉我:“《弟子规》是国学经典,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背诵它是为了让你了解和学习古人的礼仪和良好的习惯,还能够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品格呢!”于是我不在反感背诵国学经典了。现在,我已经能够背诵《弟子规》的一大部分了。

记得有一次,陈岳叔叔来我们学校讲课,他对我们说:“《弟子规》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应该好好地背下来。”之后我更加努力的背诵《弟子规》了,重要的是我从中学到了许多道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如何尊敬自己的父母;“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告诉我应该孝顺父母。“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告诉我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家人和睦相处,父母会很开心。这使我想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一定也要学习孔融谦虚礼让的精神。“过犹待,百余步。”现在我知道这是对长辈应有的尊敬。“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是在告诉我们要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让我知道了借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也要及时归还。这又使我想起了《宋濂借书》的故事,宋濂家里穷没钱买书,他就去别人家里借书,主人要求十天之内还书,可这本书十天之内根本无法看完,但是十天后,宋濂竟然冒着大雪把书还了。这让我十分感动,也让我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以诚为先。

想当初,我只是把《弟子规》当任务来背,而现在,我明白了《弟子规》不仅仅是一本书,它还是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篇六:传承经典丰富自我】

在当代社会,流行的读物泛滥,信息过剩,人们的思想都很浮躁。我们青少年更是盲目地跟随潮流,很多读物都不适合我们的心智,读后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产生无法摆脱的困惑和焦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静心研究经典诵读就会滋养我们的心灵,打开我们的心智,优化我们的人格,修养我们的身心。

这个寒假,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我走进了国学的殿堂,那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渴望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那朗朗的声音,那抑扬的韵律,滋润着我的心灵,启迪着我的智慧。于是我打开一本国学经典《弟子规》进行诵读,它使我深受启发,就像一个无声的长者,教会我许多道理。

一、我认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是《弟子规》中的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在定某些计划时,不妨宽松一些,这样就会使我们没有太多太大的心里压力。但是功夫要用的紧。每天都要努力,不要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就都迎刃而解了。我在制定学习和读书计划时,都会适当的放宽五到十分钟,这样做并不是偷懒,而是为了在学习中认真仔细,静下心来思考某些问题。我的读书和学习并不是应付考试,而是平常就非常认真努力,今日事今日毕,不会到临考试前才用功,像这样,学习就会变得主动,效果也很好。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我们: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要马上把问题记录下来,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意,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通过。这是认真学习的态度。我每次学习完以后,都会拿出一个小字条,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问同学,问老师或者自己查资料来寻求正确的答案。

二、我认为自己做的不足的是:“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记得有一年冬天很冷,妈妈叮嘱我一定要带好手套,可是因为有一天太过匆忙,手套落在了学校里。妈妈就责备我说:“这么冷的天,怎么还忘带手套了呢,这么小的事儿还记不住啊!”我有点儿不耐烦了,因为我觉得这并不怪我,不就是手套吗,忘带了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我马上回了一句:“不就是忘了吗,老是唠叨,真烦。”妈妈只是楞了一下,并没有说什么,我也没在意,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这段时间读《弟子规》,我才发现我真的错了。

三、以后要怎样做

以前好的学习经验和习惯还要保持,而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伤心生气。

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精华,文化精华和精神宝库,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祖先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经验总结和智慧之渊海。我慢慢地翻开那一页页带着书香的卷宗,仔细品味,深沉思考,我发现我找到了思想深处的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