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做真实的自己,不与别人相比】
我们生活在社会的这个大家庭中,各有各人的长处,各有各人的差异。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不与别人攀比,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材料中拿金杯玉喝水得人觉得自己富贵,那瓷碗泥杯喝水的人觉得自己贫贱,而有些哀伤。喝水就是为了解渴,喝得痛快。而这两个人都没有达到这种效果。唯有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才体会到了解渴的感觉。所以说不要与别人去比较,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好。
陶渊明使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更是被人们传颂。陶渊明被贬后,没有自暴自弃,伤心欲绝。而是过着隐居悠游自在的生活。他不与人攀比,淡泊名利,不追名逐利才过得这样悠闲自在,快乐自足。所以说不要与别人比较,追名逐利,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好。
著名的《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写的。这是他被贬后所著作的。虽然著名,但其中仍有表现悲伤,忧愁的诗句。刘宗元对自己被贬的事一直不能忘怀最后还是抑郁而亡。他希望过宫场生活。所以说不要去追名逐利,不去与别人比较,做最真实的自己,体会内心最真实的感觉就好。
郭敬明所著作的《小时代》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最后被拍成电影。郭敬明本是个作家,突然变成导演,有些业内人士就会瞧不起他。当拍完《小时代Ⅰ》时,许多人就评价这部电影是个烂片,不符合现在的生活。但郭敬明没有被这些流言所击垮,也没有去和那些受到好评的电影作比较,或是更改自己的作品。而是应广大观众的需求又拍了《小时代Ⅱ》《小时代Ⅲ》。最终票房依旧持续上升,还打破了记录。郭敬明成功了。因为他没有去追逐别人,没有和别人进行比较,只是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他成功了。所以说不要与别人比较,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好。
现代社会中有太多爱攀比得人,去追逐名利,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忽略了做真实的自己。所以我们要跟随内心的感受,不要去和别人比较,做一个轻松、快乐、最真实的自己!
【篇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张杨梦琪
俗话说得好:“花要叶扶,人要人帮。”我在学校里就遇到过这种事。
“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都像箭一样地冲出教室。这时候正要去图书室换书,我看见几位正在踢足球的大哥哥,一下子把一个足球猛地向前踢去。说时迟,那时快,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正在向前跑足球正好踢向了她,她被球撞倒了。我连忙把书交给在我身边的小伙伴手里,飞快地跑了过去。那位同学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我亲切地问:“你哪里摔破了?”她哭着说:“腿摔破了,都走不了路了。”我将她扶起来,对她说:“我带你去医务室看看吧!”说完,我就搀着那位同学一步一步地走到医务室,医务室里的医生说没关系,只是破了点皮。医生给他擦了一点红药水,我又搀着她回到了教室。
今天我虽然没有换成书,但是心里却甜甜的。此时,小花好像在对我笑,小鸟也好像给我唱歌。我终于知道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意思。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钱俊
“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飞快地跑出教室,到操场上玩耍。突然,一位大哥哥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小弟弟。小弟弟痛得哇哇大叫起来。
这时,路过的小刚看到了,急忙跑过去说:“小弟弟,你怎么了,你哪儿摔疼了。”小弟弟说:“我被大哥哥撞到了,腿摔疼了。”小刚慢慢地把小弟弟扶了起来,还帮小弟弟轻轻地揉了揉腿,安慰小弟弟说:“别哭,没事的,我带你去医务室。”说着,小刚搀着小弟弟来到校医务室。医生说:“没事的,只是擦破了点皮,没事的。”小弟弟高兴地说:“谢谢你,哥哥。”小刚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个课间,小刚虽然没有去玩,但是他觉得帮助别人比玩更开心!因为帮助别人是一张快乐!
【篇三:做最真实的自己】
飞蛾扑火,是对生命的诠释。生命的真谛在于做最真实的自己,哪管外物繁华,保持本性才是真理。
人生方有圆,无论是方还是圆,终究都是束缚着的。方圆在于心,若是一心想着美化自身,用外物的美来遮蔽自己的瑕疵,从一切的装饰上获得心灵的安慰,那么方圆必然禁锢着你,抛开这些,方圆自然无边际。
做最真实的自己,去粉饰,少做作。历史长河不过是白驹过隙,但就在一瞬间,涌现了多少做自己的伟人。朱自清,用笔杆书写世间真情,浮尘之世,宁守本心,不吃美国救济粮。莫言,写心声、写民革、写社会,最终写出了诺贝尔奖。在盛名之下,依旧“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以一个最普通的自己而活。居里夫人,科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戒骄戒躁,为了避开媒体,还装扮成农妇到乡下去,她不做作,看淡身外之物,把奖章当做玩具给女儿玩,独具林下之风的风范。他们高尚,却又不让世人可望而不可即。做最真实的自己,不愿荣誉绕身行。
做最真实的自己,去轻滑,少俗媚。世间繁华,却留不住陶渊明,解甲归田是他的真实愿望,愿粗布短衣,不愿锦食玉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是心之所向。倘若是他不愿抛弃尘世,不愿弃官归隐,他会有五柳先生的高洁之志吗?庄子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闲情雅致只是垂钓溪边。被请做官,终得他愿曳尾涂中,淡泊名利是他,追随本心是他,矢志不渝是他。他不是涸辙之鲋,而是不懈奋斗做自己的人,在那个时代追求做官的人趋之若鹜,但他却不随大溜。一群好汉,聚在一起,惩奸除恶,为这个社会的黑暗叫嚣,为光明而奋斗。朝廷腐败,对怙恶不悛的人不加以惩治,才引起了他们的官逼民反,唱响一段旷世奇话。抛弃俗媚,做最真实的自己,彰显本性。
他们都是一朵朵高傲而艳丽的花,却是静悄悄的坚守本性,他们懂得行百里者半九十,无不虚怀若谷。对生命的最好的诠释便是做自己,追随心中所想,不让世间的丑态蒙蔽了双眼。
活出自己,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篇四: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加紧步伐,跟上潮流,于是追着,追着,便遗忘了自己原来的步调——原来的我在哪个岔路口迷路了?
找不到自己,就停下脚步,看看山海棠吧。
我没有见过山海棠,可我能够想象它那“使人生出敬意”的美丽。它让我想到了孔子,孔子的思想开出一朵花,却被埋于地下千年。
周礼衰微的年代,他却坚持四处周游求仕,不在乎隐士的讥讽、世人的嘲笑,穷尽毕生精力,只为行其“君臣大义”,改革社会。“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对礼的虔诚与维护——他一心坚守自己的追求,从未动摇,更不在乎外人的看法,就像这山海棠,按心性而活,身在僻处,内心澄明一片,从未迷失自己。而孔子终成一代“圣人”,在人类前行的历史进程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反观当今社会,沽名钓誉者层出不穷,奢靡虚荣之风盛行,人们逐渐迷失在物质充裕的世界里,而鲜有人拥有一颗真诚的心。
然而,这充满靡靡之音的社会已出过多少骇人听闻的事件,责任感缺失,善心不存,社会公益心不再,归根结底,是由于自我的迷失。富贵名利皆过眼云烟,表象的浮华繁荣不该掩盖心底最淳朴的呼喊,所以,抛开这沉重的铅华,仔细审视自己的心灵吧。
找回丢失的自我,清清楚楚地生活,才会获得最真实的快乐。
很喜欢冰心的一首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平凡如我,只求过最朴素的生活,执着于内心所想,不愿追名逐利,为尘世贪、痴念所羁绊。行行小善,过过小乐,这才是最真实的我,有谁能否定这样美好的生活呢。
我想,不用轰轰烈烈、灯红酒绿,纵然不能成就大事业,然则愿尽心做好每一件细微之事。
偌大天地,安居一隅,问心无愧,足矣!
【篇五:做真实的自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莲的赞叹;“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对欺霜傲雪,临寒绽放的梅的称叹。莲,从不做作,从不粉饰,执着用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浏览者;梅,从不卖弄,从不遮掩,毅然将自己最本真的一面展现出来,我们每个人都应像莲、像梅一样做最真实的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快乐。心曾被污浊的官场所牵绊,感受不到秀丽的山川气息,在身心劳累之后,在发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感慨之后,毅然选择了隐逸的生活,选择了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选择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生活,因为他懂得了与自然共乐才是真实的自己,才能拥有快乐,最幸福的笑容。
可回头看一看如今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许多人已经忘记了那个最本质,最真实的自己。做作,矫揉,卖弄。看到大街上的人把头发染成红色,自己也马上去染成红色,不管是好看还是不好看。或在自己的脸上涂抹上厚厚的粉底液,画上浓浓的眼影,有时,看起来真像一个怪物,难看至极。她们已迷失了最本质最纯真的自己,用一切流行的东西将自己带离了那个最初的路口。
当今社会,有的人不满意自己的容貌,竟花费巨额费用飞往他过去整容,将自己的脸整成各式各样,虽美丽了,却将自己最初的容貌丢弃了,她们太在乎外表美丽而忘记内心美丽才是最重要的,用一切虚假的形象去蒙蔽众人的眼睛,可她们错了,她们丢失了自己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做真实的自己;有一颗真实的心,拥有最初,最真实的快乐。
在每个人的人生海洋中,也许我们并不是很成功,不是很完美,但我们应该抓住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拥有一颗真实的心灵,那么,即使我们很平凡,很普通,但我们都拥有真正的快乐。
生活应似莲,处处展现自己最真实,最质朴的一面,像莲一样不矫揉造作,不卖弄粉饰,散发淡淡的清香,吐露花蕊。做真实的自己,卸下心里的负担,让心情飞扬,给自己插上一双真实的翅膀,在蓝天里翱翔!
【篇六: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感】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想累,都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可是,你不给予,例会有收获吗?你不为“人人”,“人人”会为你吗?那么,你会过得好么?
我刚学完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里面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人寻味。我认为“我为人人”是前提,“人人为我”是后果,如果没有“我”对国家、社会的奉献,也不会有其他人会给你收获。生活也如此。
我还读过一篇叫《将心比心》的课文。里面讲了:正在读医学大学的“我”带着生病的妈妈去打吊针。去到医院,负责打针的那位实习护士总打不准,“我”看着妈妈的手青一块紫一块的,很生气,妈妈则对“我”说:“你以后当护士,也许也见不得好多少,要将心比心啊!”很快,几年过去了,“我”也当上了一名护士,“我”也和当年那位护士一样,那个老奶奶也和妈妈一样,微笑着,“我”明白了:这就是“将心比心”!因为大家的宽容,这个世界才更安宁,更美好。
在这篇文章中,病人对护士的态度就是“我为人人”,而护士有了自信心,也会“人人为我”。这篇文章虽然用了将心比心这个词,可意义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样,依然没变。
生活中,如果我们像这两篇文章里写得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给予别人;而别人也会像你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给予你,给予他人。一直下去的话,最后,你也会有所收获。如果你不为“人人”,“人人”也不会为你,你我都将生活在无助的沙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