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人有许多个自我:看书时,我是自由活泼的;在学习中,我是好问的自我;在大自然中,我又是宁静祥和的自我。人的自我数不胜数,而我,总困在氤氲的迷雾中,常叩问着,到底我是哪个自我?
寒假的一天,我们回到了故乡,北方不同于南方,成排的白杨树参天耸立,空气寒冷而干燥,时不时刮来刺骨的寒风,吹得叶子“唦唦”作响,哈一口气,一片雾白,脚下的泥巴路熟悉而陌生。
一进门,奶奶便吆喝道:“总算回来啦,来吃烤红薯哎!”带着浓浓的家乡口音。缓过劲时,自己便追随着一股让人食欲大开的红薯香气进入了厨房。厨房没有灯,地下是压平的泥巴地,而那炽热的灶火却将厨房照温暖而透亮。灶灰一点一点地落在烤得有些开裂的红薯上,金黄的番薯从暗黑中透出,香气早已将整个厨房浸没。奶奶见我过来,用火钳将红薯夹出,递到了我的手上。红薯的甘甜很快溢入我的鼻腔。奶奶看到我陶醉的样子,忍不住笑骂了一句。
不知是番薯太香,还是灶中令人温暖的气息太浓,不一会儿,一家子竟齐刷刷地聚在了灶旁。表哥搬来了长板凳,聊起了家常。什么时候收玉米?什么时候又要下雪了?……灶中的火烧得正烈,不知谁说了句令人发笑的话语,大家都笑了起来。暖黄色的光照在每个人身上,灶火温暖,情却更暖。这一刹那,我仿佛看到了在南方没有的,连在读书、学习、大自然中也感受不到的自我——大家庭中的自我,恰好的时间、恰好的温度,我在幸福的家庭里。
窗外,一片白雪从空中轻轻飘过,像是不忍打破这恰好的一刹那。窗外白雪纷飞,窗内却温暖如夏。我不曾明白过我是什么,我的自我是什么。但我知道,在家中,能与家人相伴,这就是最真实最幸福的自我。
【篇二:小小的发现】
“浮起来了,浮起来了,你们快看……”教室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欢呼雀跃声。你想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老师拿了一个鸡蛋,一盆水,一袋盐,一根筷子和一个水杯。
然后,老师把水装进了水杯里,又把鸡蛋轻轻地放入了水里。鸡蛋慢慢的沉了下去,像躺在杯子底睡着了似的。
接下来,老师把少许的盐放进了水里,杯底像覆盖了一层细细的白沙,老师就用筷子在水里不停的搅动,这时晃荡的鸡蛋就像一个芭蕾舞者,翩翩起舞。当老师停止搅动时,鸡蛋也停止跳动,迅速地躺回杯底睡大觉。只见老师继续放少量的盐到水中,用筷子在水中搅动,那个“芭蕾舞者”又开始跳起了舞蹈。这时,我发现鸡蛋站了起来,像刚睡醒了一样,伸了个懒腰。
最后,老师又放了大量的盐,再用筷子搅动了几下,这一次鸡蛋终于浮了起来,露出了可爱的小脑袋,我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欢呼这次实验太有趣了!
通过这次试验,我知道了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以鸡蛋上浮了。你知道了吗?
【篇三:发现美丽——读《月光手帕》有感】
窗外,月光皎洁,天空像涂了蓝黑色墨水,几点星星在空中不断眨着眼睛。
今夜,我读了一篇名为《月光手帕》的散文。文中,那一位小姑娘把透过小窗口映在地上的一片月光错误地认为是帕,便弯下腰去捡拾。正是因为作者勾勒出这么一个生动的画面,才写下了自己的感动——“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去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练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作者的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人们渐渐失去了孩子的纯真和好奇。尽管,天还是那方天,云还是那片云,但你却开始感叹到生活的无聊,人生的乏味。竟不再去欣赏那天,那云的美丽。有位好莱坞的歌王曾经说了一些很感慨的话,他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急急爬到山顶上,就像参加赛跑的马,带着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终点的白线之外,什么都看不见,我的祖母看见我这么忙,很担心地说:“孩子,别走得太快,否则,你会错过路上的好风景。”其实,美丽的事物并没有褪色,只是你的眼光变了。
于是,当时从不再纯真和好奇的眼睛看到这片透过窗口射在地上的月光时,你也许会无动于衷地踏过去,因为你明白,这只是一片月光而已。但是,这片月光在一个纯真的孩子的眼里却成了一块乳白色的手帕。我想啊,在那位小姑娘弯下腰时,一定在想,这么漂亮的手帕千万不要被踩脏啊!即使她后来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片月光时,我想,她也不会失望的,回头再望望那块“月光手帕”,她也许会会心一笑,而这,正是快乐的源泉。
我们不必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总要留下一点空间,来欣赏一下四周的好风景。有时,我很害怕长大,怕越长大就越无法理解小姑娘的纯真。很多人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其实,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需要你去寻找,只需要去发现,去感悟。只要你保存一颗纯洁的孩子般的心灵,美丽的事物就会跃入你们眼帘,使你欢乐欣喜。
我们想去的时候就走,想停的时候就停,随心所欲地去发现乐趣和值得珍惜的东西。既然有机会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就应该像一个旅行家,不但要跋山涉水走完我们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赏,懂得流连。
走的时候,是为了到另一个境界;停的时候,是为了欣赏美。
【篇四:我的发现】
别人都欢天喜地地盼望暑假,而我却讨厌放暑假。因为暑假一到,爷爷就会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而外婆家没有空调,没有亲爱的同学。唉,我的日子多么的难熬啊!而有一次我却发现了外婆家是多么的有趣,从此我喜欢上了它。
那天我乘着爷爷的车来到外婆家,一下车外婆就一把抱住我说:“莹莹来啦!”我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之后爷爷就开车回去了。
坐在外婆家的椅子上,啃着难吃的老式面包。我吃一口,吐一口。忽然,我发现面包动了!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它真的动了,我没看错吧?可能是在梦吧?想到这里,我立即用手把自己的头打了一下,不是梦。
我的好奇心像春阳下的小草,飞快地往上长。我离开了椅子,一屁股往地上一坐,仔细地观察了一下面包,才发现面包下方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在前进。“蚂蚁,蚂蚁!”我激动地大声喊起来。
外婆可能也听见了我的喊声,急匆匆地跑过来问道:“莹莹,怎么了?干嘛坐在地上?”外婆一脸惊奇地看着我。
我立马站起来,激动而又开心地对外婆说:“我刚刚看见几只蚂蚁竟然抬起了比他们身体大好几十倍的面包!”
“外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它们有魔力吗?”我拉着外婆的手,连珠炮似地问。
外婆笑笑,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合作力量大呗。别看一只蚂蚁力气小,但它们团结起来那力量就不得了。”我一听恍然大悟。
从此以后,我爱上了外婆家,尤其是外婆家屋后的那一片空地。一放假,我就往外婆家跑。在这里,我发现了它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样有趣:地下,有会弹琴的蟋蟀,有会打鼓又会捉虫子的青蛙,有会跳来蹦去的蚂蚱;树上,有整天尽情歌唱的知了,有爱聚在一起讲故事的小鸟,还有一种小动物头上长了两只角,奶奶叫它“天牛”……
【篇五:我发现了美】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在生活中,美丽无处不在,透过视线,我发现了美。
记得以前,那是我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三大组进行了大扫除,刚开始,大家还挺卖力,后来很多同学都漫不经心,慢慢得圆滑了起来,尽挑简单的工具,你争我抢,只有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一旁,直到大家一哄而散时,他才走到卫生角,挑了一个最难的清洁用具——-拖把。
他做清洁时,比其他人都认真,一丝不苟,任凭教室是多么的杂乱无章,他也不动摇,依然卖力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每次上上下下的爬楼梯洗拖把,他从来也没喊过一声累,而其他人,动一动手指头都叫苦不迭,他与其他的同学都有着鲜明的对比,也包括我。
我曾问过他:“为什么要这么卖力地做清洁呢?”他甩了一把汗,气喘吁吁的回答我:“做清洁是我的任务,我要不辞辛苦,用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它,让它成为一个优美的艺术品。”我被他的话震住了,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滋味。他的话,让我忘不了,他的行为,永远沉入了我的心底。
我发现了美,也感受到了美,美丽无处不在,美丽无所不在。从这件事中,我想起了哲人的一句话:“外在美是暂时的,是不可靠的,只有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永恒的美。”
【篇六: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我总觉得,我是那万花丛里其中的一朵小花,一缕阳光照来,却感到自己是最枯萎的;我总觉得,我是那芳草丛里其中的一棵小草,一阵微风吹来,却感到自己是最脆弱的;我总觉得,我是那游鱼群中其中的一条小鱼,一阵雨点打来,却感到自己是最柔弱的,但在那一次,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明媚,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我独自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人们穿着华丽的服饰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一切景物都欣欣向荣,使人看得眼花缭乱。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在大街的角落边,蹲着一位乞讨的老人。
他,衣衫褴褛,头发花白而蓬乱,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胡须长而密,双眼布满了血丝,充满着无限的悲怜与忧伤。脚上穿着一双破鞋,整个人蹲下,背靠墙壁,伸着一双粗糙的手向路人乞讨。
难道是他失去了亲人?还是他的亲人抛弃了他?或许是骗人的?谁也猜不透。
他的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好心人,给点钱吧!”人们依然来去匆匆,不屑一顾地往前走去,没有一个人停留下他们的脚步。
我久久地凝视着他,看着他那丑陋的外貌,听着他那嘶哑的乞讨声,可摸遍全身,只有一元钱,怎么办呢?我应该给他吗?我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我记起了妈妈的一句话“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种快乐!”这句话久久萦绕在我耳旁,不知有股什么力量使我快步地走向老人……在这刹那间,我发现了自已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
现在,我觉得自己是万花丛中最耀眼的一朵小花,芳草中最坚强的一棵小草,游鱼群中最勇敢的一条小鱼。在那一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记得老师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