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六年级作文 这么近,那么远
这么近,那么远
发布时间: 2025-08-16 12:39
阅读:

【篇一:这么近,那么远】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高考倒计时的时间了,还记得几年前我也是万千学子中的一员,而那时的今日,我也在为高考而奋斗着,因为我们都知道“十年寒窗苦读日,只为今朝提名时”。

依稀的记得,那年的高考在大部分人都眼中就是解放,然而在小部分人的眼中则是重生,那么对于我呢?在我看来高考又是什么呢?或许当年的想法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却清楚的明白此时我的看法是“开始”,高考,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当年”,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词汇,而“如果”又听出来多少人的忏悔,如果当年我再努力一下,或许我就不会现在这般处境了,但现实总是那么的残酷,就算你再怎么忏悔,你也无法回到从前,回到过去,只能任由“当年”和“如果”在你口中流连忘返,回忆总是伤神的,不经意间的触碰,又让你的思绪回到了那些年。高考,这么近,却也那么远。

总是在那么一些不固定的场所看见千姿百态的学子,你看公交车上坐着的那位女孩,她正在埋头算那个不知道算了几遍的算术题,看她脸上专注的眼神,我仿佛觉得世界都安静了;再看走在路上的那个男孩,背着书包,耳朵里塞着耳塞,嘴里时不时的跟着哼着,但即便这样也还是没有掩盖住他的担忧,我在想他是不是也在为自己的学习担忧呢?还是在纠结于其他的事情呢?这或许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吧!每逢此时,我都会会心一笑,那些年的自己,何尝不是争分夺秒的埋头苦读,何尝不是借以闲时去跑跑步,听听音乐,以此放松一下那根紧绷着的神经,原来,高考那么近,也那么远。

时至今日,我才明白,很多事当下的我们没有选择,只能随波逐流,因为我们不知道结果,我们只有做了,才知道对或错,就像一道算术题,在没有标准答案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一旦标准答案出来了,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是有多种解答方法的,而此时很多人便会在一旁懊悔,如果我坚持了我的做法,如果我坚持了……我想他们都忘记了一点,人生没有如果,所以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我们努力了,坚持了,就算结果不如人意,我们也无悔了。所以不管是为高考而奋笔疾书的学子、还是为生活而劳碌奔波的人们,只要我们握住当下,为当下而努力,那么多年后,回味在你口中的就不是只有“当年”和“如果”了,不为昨天为懊悔,不为明天而担忧,只做今天的自己。

高考,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篇二:这么近,那么远】

校园里从不缺少树木花草。每每有一时半刻闲暇时光,我总喜欢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有一日,国际部附近几棵蛰伏许久的树,竟挂满了红艳艳的花朵。我感叹、欣赏,却不知其名,只是远远地看着它。

直到回家与父母谈及此事,才知那花名为木槿。我只知木槿花开,只知其美丽,却不知它的习性,甚至连名字也叫不出来。

——我离它近,却觉得远。

好几次陪母亲出去买菜,路过一些小屋院落,若是附近生着几丛花草,那接下来便是我最觉难堪的时候。母亲会指点着这些花草,问我它们的名字,而我往往回答不上来。我不想知道太多,花木于我只像王阳明所说的那样,我看了它,它们才会一时明白过来,印进了我的心里。我喜欢这种感觉,反倒不想知道花草名称,怕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有时也会有例外,尤其是当脚步快到无暇赏花看草的时候,诗词文章,甚至是百度百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总喜欢忙里偷闲看上一点,把一些好词句拈来读一读,想借此拉近我和自然的距离。

——距离看似拉近了,但我感觉,我依然离自然很远。

看过季羡林老先生写的二月兰,见过古时文人墨客记述春景的文字,那句“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更是记得烂熟于心。可是,再怎么美好,再怎么绮丽,再怎么缱绻,也都只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我只能凭想象描绘出那样唯美的画面。直到有一日真正见了盛放的海棠,我才懂那句“故烧高烛照红妆”;看过了一地细小的棠梨花瓣,才品出了一点“点点梨花雨”的意境。

——我只愿揣着初次见面般紧张而喜悦的心情,倾听风掠过叶片,细嗅花果的芳香,不想在屏幕里、百科中,哪怕是文人的字里行间里感知自然。

仿佛又回到了暮春三月,在花开得最好的时候,和母亲去公园赏花。一路走来,一路云蒸霞蔚,就连树下那些点点凋零的花瓣,衬着青翠的草地,也变成了春日的宁馨儿。我不知花名,不解花语,却也感受到了自然之美,风物之盛,妙处胜过了查阅品读,亦难与君说。

我明白,我始终和自然保持着一种距离。它这么近,容我一举手一投足,便可触及;它又那么远,远到我至今也解不开它吐息间的秘密。我只愿悄悄地走近,看花开叶落,纵使相逢我不识,若是有一片自然美景常驻心底,我亦无愧。

【篇三:那么远,这么近】

我的爸爸是一个城市规划师,他的工作就是为祖国的城市发展设计美好蓝图,所以他出差特别多,去过差不多中国所有的城市。

爸爸出差那么多,就没办法在一直在家里陪我,但是他会和我说那些他去过的地方。他说东北的最北边气温有零下50度,吐一口痰,落地成冰;他说拉萨的天是最蓝的,站在布达拉宫的上面感觉一伸手就能够着白云;他还说最好吃的荔枝是在广西,爬到荔枝树上边采边吃,可以吃到饱。

爸爸和我说了很多故事,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地球越来越小了,开始我不太明白,地球怎么可能变小呢?爸爸说,以前刚工作的时候,哪怕去不远的地方都要在路上花一整天,从苏州到南京就要半天时间,可是现在只要1个小时就够了,你说是不是变小了!我恍然大悟,我和爸爸妈妈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了,到上海2个小时,到北京4个小时,到广州6个小时,这么一想,地球确实好小啊!地球为什么会变小呢,爸爸说是因为中国的交通越来越好了,中国的高铁现在是世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这是中国一代代建设者努力的结果。中国的网络也是全世界最好的,我现在可以随时与远在江西的外公视频连线,也可以在网上上我最喜欢的视频体验课,而老师可能在地球的另一端!妈妈说,这就是地球村啊,虽然那么远,但是这么近!

祖国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让我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去到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越来越多的人,爸爸去过的那些地方,我想我也一定要去一次,不过我会比他用更少的时间!爸爸没有去过的地方,我也一定会去到,我和爸爸说,我以后要发明一款飞船,可以在1个小时内就到达任何地方,包括月球,我会带他们一起去旅行!

【篇四:科学离你那么远却又这么近】

曾经的我,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科学离我们那么远,只有少数顶尖的人才能触及到这些高深的、影响人类进步的事。而今天,我成为所谓的“少数人”,走进温州科技馆,近距离认识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排着队伍迈进大门后,眼前的一切都是豁然的。蓝色的墙壁,白色的地板,各种新奇的事务争相射入我的眼帘,让我目不暇接。

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我们来到了一个蓝色大厅,这儿有许多我闻所未闻的新鲜事,有巨型魔方、传声管、云环……还有史上最难玩的2个游戏:梵天塔和华容道。

但相比而言,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倾斜小屋和留影小屋。先来介绍倾斜小屋。走进小屋,你会感到头昏眼花,身体不受控制。这是为什么呢?老师给出了解答,原来人体的平衡感来自人体耳垂里一个叫前庭的器官,前庭可以调节人体的平衡感,前庭能感觉到人体平衡(垂直或倾斜),并用视觉感受人所处的地面水平情况,通过肌肉发出紧张信息,大脑综合上述信息作出判断,随即对骨骼,肌肉和有关器官发出指令。

当有人进入倾斜小屋,由于地面有18度的倾斜角,前庭反映的信息是你站在倾斜面上,但看到的墙壁却是垂直的,由经验产生的视觉信息错误地让人产生误以为自己站在水平地板上的错觉,相互矛盾的信息交错在一起,使得人脑发不出正确的指令。因此,我们会感到行走困难。

再来看看留影小屋,黑漆漆的小屋里,老师按动闪光灯,十秒后离手,我的影子就留在了墙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留影屏上涂有一层荧光材料,被光源照射后,能保持数秒被光激发的状态(人们俗称余辉现象)。当人影挡住光源,屏幕上的荧光物质,没有接受到光照的光能,因为不发光,屏幕上就留下了人影。神奇的科学,走近认识以后,也就不在遥不可及了。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来到《寻找伯努利》的科普秀剧场。所有人落座后,活动便开始。小花老师叫助手车车老师将道具逐一摆上台面,有水、吸管、吹风机等。小花老师把吸管放入水中,用吹风机对准吸管的另一边,并开启吹风机。这时,整个讲台都安静了下来。瞬间,空中下起了人工雨,老师解释说:“气压高的地方会往气压低的地方流动。空气流速快的地方气压低,这就是伯努利原理”。

接下来,他们又做了个实验,进一步验证原理。只见车车老师拿上道具,一个13公斤的铁球、木垫、管子、盖子、抽风机等。实验开始,小花老师把铁球放在木垫上,罩上大管子,盖上盖子,用抽风机对准盖子上一个孔,一个13公斤的铁球被吸了起来。“这就是伯努利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同学们都看明白了吗?”小花老师跟我们亲切地说道。

与科学的近距离接触结束了,可我的脑海里依然还播放着在馆内所见所闻,久久无法散去。科学的精彩就在我们身边。如若你不走近它,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就难以向前迈进。科技的探索无止境,科学,我来了。

【篇五:这么近,那么远】

或衰或败,或盛或开,全凭自己。——题记

在我脑海里印着两幅画面,一幅是英国推销员因为岛上没人穿鞋失望而归的背影,另一幅是美国推销员庆幸没人穿鞋而驻扎此地正大力的进行推销。

两种态度,两种人生。试想几年后,英国推销员仍在推销岗位上止步不前,而美国推销员却摆脱推销员的职位,升级为皮鞋店老板。也许那时,英国推销员会自责,会不甘心。那时的成功是那么近,却又是那么远。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生活中,成败与否,全靠自己。常常站在抉择的面前,想:选他?还是选她?生活中处处是选择题。有人说,二选一的选择要比四选一更惊心动魄。是的,我时常徘徊在对与错,黑与白的边缘。

走在三岔路口时,时常驻足,往左还是往右?买衣服时,往往停下来想,黑色还是白色?考试做单选题时,望着题目,想:该选“A”还是“B”?仰望多云的天空时,低头看着手中的伞,拿还是不拿?……每次抉择都会使我手心出汗,的确,二选一要比多选更残酷。

也许选择了左边,却发现路途要比右边远得多;也许选择了黑色,却发现白色更衬肤色;也许选择了“A”,却发现正确答案是“B”,也许选择不带伞,天空却飘起了小雨。每次的对与错,成或败,都是这么近,又是那么远。

朋友,站在决择的边缘时,给自己一分钟,鼓起勇气,去选择真正的答案。人生道路上没有弃权,只有对与错,因为成败这么近,那么远。

愿你,一切都选择正确。

这是我向面对抉择的朋友,唯一有权送出的祝愿。

这么近,那么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