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诗词让我陶醉】
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光阴中,在历史的长河里,诗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展现事实,告诉人们真理;它经历考验,告诉人们价值。现在,让我们好好学习古诗词,体验诗词那种独有的魅力。
从小我就很喜欢诗词,认为它带着押韵的语句很美,两句话描摹了一幅很美的意境。等长大后,我接触到了词,心灵受到的震撼便更大——原来古人用那寥寥几句话也可以写出春秋!不管过去了几千年,诗词留给人的永远是那种古典的,原汁原味的美:对明月独酌,朝夕阳叹歌。一年四季,万象玄机,它都包含着,并向人们倾吐。原来诗中也有一个广大的世界!
一个无人的夜晚,我读到了汪藻的点《点绛唇》,我仿佛看到了在一个寒秋的夜晚,高悬的明月映照着江流,梅在窗棂上投下横斜的身影,一个孤独的身影正在对着明月独酌,思念起了远方的亲人。这一幅凄凉的画面让我心酸,抬头看看天空,曾经伴过诗人的明月还在,只不过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在诗中,我们可以知道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志。也能了解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多愁善感。郑板桥“些个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情让人敬佩;于谦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清正廉洁使人肃然。这两位正直的人都在诗里吐露了他们的胸怀,给后人留下的是异常坚定的身影。
诗词不是一些空洞洞的句子堆砌成的,而是充盈着感情,向我们展示诗人一颗真挚的心。所以,诗词里才有我们要寻找的,最美、最好的东西。
【篇二:雨景让我陶醉】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的雨,有格外的悲凉与情境。不知是对故人的思念心切,还是对时光流转的慨叹。那夜,我于雨景中静坐,雨景让我陶醉……
“那雨密密的斜织着,如牛毛,如花针,如细丝”淅淅沥沥的,只是落?只是落!耳朵里传来雨滴落地时清脆的响声,鼻管里涌入了湿润泥土的清凉气息,眼中映入了那雨幕层层的章法之灵。就只是这些景!不禁让我心烦起来。清明雨?清明雨!不,不会就这些的……
屋檐上,一滴水滴落在了我的脚面上!
我低头看了看,才恍然大悟,原来雨的诗意竞全在地上哩!我细细地数了起来!
那雨滴在落地前的那一瞬间,开始变形。才变得精致。只见,那滴雨在落地的缓冲,把自己变得如同夏日河边的草色,把自己打扮得如轻风吹过的桃杏之瓣!那时,那雨滴并不仅仅是透明的了,仿佛又经过了画家用水墨的渲染,美得无法用准确的词语形容!
那雨滴刚一落地,四周的水花便全都飞溅了起来。呀!那溅起的雨花犹如青花瓷瓶一般那么美约,那么精致。你这边是清风徐来竹林摆,它那边却是歌舞升平盛世欢,一边杏花微雨,一边俩小惊叹,再见那落珠的雨滴,却稳坐莲花禅台中。可连一秒都没有,雨滴便顽皮起来,如童雅一般捉弄起人来!
那雨珠还没看够,便自雨跳珠般四散而逃如断线的珍珠项链,如飘落的黄叶风情。还笑你呢!不懂得雨景之美!
看着看着,我醉入了这份呈的雨景,仿佛我也是这场雨中的一滴水,汇入那明月倒映的水滩中,平静而安详地笑叹红尘……
这雨景让我留意,这雨景让我沉醉。我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上了回家的路……
我真的陶醉了!
【篇三:从未如此陶醉】
一份记忆。一份真情、每当想起便会陶醉,每一次的陶醉就像迷茫的人找到了归途,如迷失的海鸥找到了方向,正如我这远离家乡的人,思念依旧的家乡和那份让我沉醉的乡愁。
当我不经意间拿起手机,打开了微信点开了一篇推荐的文章,我仔细一看文章的名字叫“我的家乡”。我的心突然火热了起来,心里嘀咕着:我已经好久没有回去了。随即叹了一口气,我心中多年没有燃起的思想之火又重新被点燃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的燃起,我想起来到喧嚣城市多年,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心感到非常的疲倦,现在我无比想回去看看,那个让我思念的家。
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我要办身份证我可以名正言顺的回到家乡,我突然无比的期待回家的那天,我的期盼之心爆发了,我不停的对自己肯定着这个消息。希望早日回到那生我养我的土地,那充满我童年回忆的土地。
我跟随着无尽的时光长流,坐着直达家乡的火车。随着几天的颠簸,我终于回来了当我第一只脚踏上家乡的土地时,我开心的就像回到水里的鱼儿,我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四处观察着,我移动步伐来到一家老子号,这是回忆如泉水一般用了出来,我心里确定着没错就是这个地方,这是我小时候常来的地方,我踏进店门看着新的一切心里感叹都变了啊,不过不变的却是这里的香味淡淡的饭香。我迫不及待的坐下点了一碗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粉条。酸辣入口心里无比的舒服还是家乡的味道好啊。
吃完了饭,我随母亲走过了小巷和许多喧嚣的街区,我在路途中看见了许多熟悉的事物,随着时间流逝我回到了我小时候的村子,村子前绿油油的还未成熟的水稻,风儿抚过,轻弯身躯,好似欢迎,穿过一群地下头的水稻,一座灰色的屋子,门前长满了杂草,蜘蛛网密布,心想这个屋子老了,突然又自嘲想我长大了啊!
家乡的一切,熟悉的一切,让人回忆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陶醉在其中。
【篇四:古诗词让我陶醉】
捧一杯香茗,揽一缕清阳,三分惬意、七分随性,古诗词就是如此嫣然,不消太多的言语渲染,只是那寥寥数字,就能让人没由来的醉了……
人比黄花瘦——看易安为情醉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单是这短短几句话,让陆安颇为赞赏。易安为情醉,我亦为易安醉。李清照,好一位才气女子,好一位痴情女子!她的优雅执着,她的用情之深,无一不让我们深深留恋与陶醉。当一切繁华尽过,岁月将所有清洗为泛黄的青史,透过这薄薄一纸,“人比黄花瘦”竟悠悠穿过了百年时光,直捣我们的心扉。此痴情,焉能无视?我们只有奉上一颗虔诚的心细细品读,才算不枉这真情。
不肯栖寒枝——赞子瞻为义醉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样不羁的性情,孤傲尽如子瞻!纵然一切繁华尽失,哪怕只能在寂寞的寒夜独对清月,又有何妨?在子瞻看似豪放的背后,尽是一把把无穷辛酸泪,那一阵阵扣人心弦的悲凉,那一缕缕如丝如絮的凄切,无不是其打动人之所在。没有磅礴的气势,仅是那斑斑浅淡的用词,就如初抛开来的江南水袖般的,将孤寂与凄清,漫进了你的胸怀。
沙场秋点兵——听幼安为国醉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如梦如幻,笔锋陡转,幼安一词让人读得惊心动魄。在一场酣畅淋漓之后,却是一片“可怜白发生”的无奈。岁月的忽逝与蹉跎让人恍惚,一腔报国的热血还未撒干,竟已蹒跚步至暮年。望着鬓角的白发,满怀的不甘无处宣泄,且借一诗、一梦,草草了了罢了!可如此之胸襟又怎能凭这一首小词完全抒写?暂让后人在一片如痴如醉后,细品慢研吧。
古诗词就是这样,它让人没由来的欢喜、陶醉。翻开一页,欣然品之,在灯下,伴着清风明月,今夜,我又醉在这书海……
【篇五:乡村晚霞让我陶醉】
天色渐暗,太阳的身影逐渐依稀,只留下半边残余的绯红脸庞——映红了西天的晚霞。晚霞的余光顺着“爬墙虎”一路延伸。
晚饭过后,人们收拾完家务,提着小板凳到门前树下乘凉。在这幽静的乡村中,人们任由柳芽飘飞,闭目聆听潺潺流水的嬉戏声,看着田里的稻苗微微倾斜,吮吸着甘甜的清泉。我在外婆家小住,便一同游览了晚霞的艳丽。
傍晚的乡村是宁静的、安详的,一切都沉浸在静谧和美好之中。我独自一人走到小溪边、田地间 、道路旁,没有目的、没有顾虑,只是简单的散步。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舒畅,没有城镇的喧闹争吵,没有城镇的繁华忙碌,没有城镇的争权夺位。我眼中的乡村,是多么的平凡而单纯啊!
太阳已经落山,但西边的晚霞还没有逝去,是那样的耀眼夺目。走在小溪边的我,看着小溪,它有了晚霞的衬托,更加波光粼粼。晚风柔和地拂过我的脸颊,也轻软地滑过小溪的平面。顿时,平静的溪水面泛起一波又一波的小浪花,我似乎也同它颠簸飘荡着。晚霞随着溪面起伏闪烁着,颜色也由深至浅的滚动着,慢慢地,不见了。
走在田地间的我,看着稻苗,它有了晚霞的照耀,更加油光发亮。深绿色的稻苗配上了晚霞,好像还有些金光闪闪。远远望上去,一大片的田地中像一颗颗钻石,闪耀着银光。呼吸着从稻苗中散发出浓郁清香的空气,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畅。
走在道路旁的我,看着香樟树,晚霞穿过稀疏的枝叶缝。星星点点地洒向道路。抬头望去,不免感觉有些刺眼,但也好像有些梦幻。我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我于幻想中的世界。
夜幕徐徐降临了,红霞已慢慢退去。深蓝色的天空格外的辽阔。渐渐地,整个乡村似乎被一层雾罩住了,远方的景物变模糊了。天色越来越暗,天上出现了几颗星星,夜晚的乡村更寂静了。
朦胧的晚霞,幽静的乡村,使我仿佛至身于梦境中,独自沉醉……
【篇六:诗词让我陶醉】
诗,是浪漫的文字;诗人,是浪漫的灵魂;而品诗,是浪漫的旅行。为诗而醉,为浪漫而醉。
诗之醉,醉于景。
神往西子湖畔柔美的月色湖光,钟情于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情画意。
感伤石头城外苍凉的落日余晖,感叹于那“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物是人非。
倾心于山野田园清脆的蝉鸣鸟叫,留恋于那“种豆南山下”的闲情逸致。
……
诗之醉,醉于情。
我曾一度对李白那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心生敬佩。
我曾一度为文天祥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深深折服。
我曾一度为林黛玉那句“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的凄凉扼腕叹息。
……诗之醉,醉于人。
品一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品出了岳将军的斗志与豪放。
品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品出了陶先生的淡泊与悠闲。
品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品出了李居士的忧伤与细腻。
……
读一首好诗,或寄情于山水,或相忘于江湖,一时看闲云舒卷,一时思花开花落。
如若可以,我也愿避过尘世喧嚣,栖居于别致小院,焚香阅卷,抚琴品茗,蘸一笔闲情,酝一帘幽事。日出之时,执书而去;日落之后,伴书而归。整日沐浴在暖暖的阳光或朦胧的雨雾之中,沾一袖书墨芳香,吟一声古韵情长。
爱诗,乃吾本性也;
醉诗,乃吾之常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