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二作文 为猪正名
为猪正名
发布时间: 2025-08-16 20:46
阅读:

【篇一:为猪正名】

有一种动物,它肥胖臃肿,整天只知道吃喝拉撒睡,不仅如此,它还十分脏,在泥水塘里打滚,在它附近总能闻到一股臭味,它是什么?它的大名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就是——猪!

猪在日常生活中总被用做骂人的词,而我今天要做的,则是为猪正名。

猪非常聪明。就拿人类最好的朋友——狗,来作对比吧!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人分别给这两种动物作动作,猪看了一遍就学会了,而狗却看了十遍才学会。现在越来越多类似于“小猪做算术”的表演登上了舞台,带给人们许多欢乐。

猪很爱干净。据动物学家发现,猪非常爱干净。它们之所以去泥水塘,是因为它们身上的汗腺太少,迫不得已才选择泥水降温。不仅如此,猪还尽可能地离居住地较远的地方“出恭”,而平时被人强行关在猪圈里,吃喝拉撒都在猪圈里,所以显得它很脏。

猪的嗅觉很灵敏。猪鼻子能闻出二十多米外的猎物的气味。因此,猪还被当作扫雷猪,为人类的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猪的驯化很早。据考古学家发现,早在石器时代时,猪就已被人饲养。那时的猪十分凶,连百兽之王老虎都怕它三分,但在人的驯化下,猪开始变得温顺,有了发育快、繁殖快的优点。它的肉可食用,皮可制成皮革,就连猪粪也是上好的农肥,因此它还有“浑身是宝”的美誉。

猪为了给我们人类带来食物、生活用品,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以后我们就不要侮辱猪了,好吗?

【篇二:为“喧嚣”正名】

提及“喧嚣”,被所谓真理洗脑的人便会自动引申到浮夸、聒噪和令人发指。然而我想说,所谓安静不过是厌世之人自以为的乌托邦,而所谓喧嚣只是思想上的哑巴对伟人的嫉妒。

都说喧嚣是当代社会的时弊。然而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任何事物都是前进的、上升的,就像是原始社会安静是缺乏语言的结果;封建社会安静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也是文明程度不足教育不普及导致的无话可说。而现代社会喧嚣是因为这个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在发展过程中免不了交流、思维碰撞,也就是所谓的“喧嚣”。

没错这个社会是轻浮的,但轻浮的并不是喧嚣。

常见到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大谈特谈社会轻浮现象,却打着喧嚣的旗号,造就一出声名狼藉。我当然赞同社会轻浮说,现在的精神生活跟不上物质生活的步伐,因此社会轻浮,但轻浮和喧嚣是两个概念,作者能夸夸其谈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是可悲的。自此为喧嚣正名,还它清名一世。

喧嚣是思维的碰撞,是社会的发展和上升。

君子和而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环境下不同的人所持不同观点总会有可取的一面和片面的一面,因此社会需要思维的碰撞来客观分析观点中的精华与糟粕,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优化,这一过程便是喧嚣。

不是喧嚣赐予你智慧,而是喧嚣压低了其他声音,让你听清真正的智慧之声。

北欧神话中报丧女妖常发出凄厉的尖叫来预知死神的动向,这种能力不是尖叫带来的力量,而是她要通过尖叫来压低身边的杂音,从而听清千里外死神微弱的脚步。喧嚣也是如此,社会上蠢人太多。自以为是的蠢人更多,清华或北大的教授提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主张早已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前段时间一清华教授竟提出穷人家的孩子就没必要读书这种反人类的观点,网民们也发出“尖叫”来斥责这种行为,这个社会需要这种喧嚣,这个社会让我如何不喧嚣?

喧嚣是有思想的表现。喧嚣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面对时弊从未沉默的人才是强者。为喧嚣正名!

【篇三:为薛宝钗正名】

因为你在贾府中人际关系好,所以他们说你处事圆滑;因为你总劝宝玉好好读书考科举,所以他们说你思想古板。

可这能够成为他们批判你的理由吗?不能!那么,宝钗,今日于此,我将为你正名。

什么叫处事圆滑?是指处理事务时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不负责任。薛宝钗从未做事时敷衍过谁,也并没有不负责任。她在贾环不高兴的时候帮他开围,只因担心这位姨娘之子被宝玉教训。她在宝玉与黛玉出现尴尬场面时,用了一个巧妙的理由劝走了宝玉,避免了一场风波。她在黛玉独自一人悲寄人篱下之情时安慰她,赢得了这位冷人的信任。她在岫烟已定亲事还未出嫁、经济能力薄弱的时候,帮她隐瞒出去典当衣裳一事并救济了她。她在哥哥薛蟠之妻夏金桂撒泼时好言相劝,虽每句都被嫂嫂怄回却不因此恼怒。这样博爱、宽容的人广获人心绝非偶然,又怎会是处事圆滑呢?她还温柔体贴,在嫁给宝玉后,即使宝玉发痴病,恋恋不忘林妹妹时她也没有气愤,反而压住心底的一点点失意去安慰宝玉,尽心尽力地照顾他。这样一个尤物,有谁能及?

我们现在说话都讲究语言的艺术,那为什么将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宝钗却被人道是处事圆滑呢?难道林黛玉不顾别人感受,一吐为快的作风更能让人接受吗?有谁愿意接近满身是刺的人呢?宝钗不仅人美,心更美呀!

心美了再就到思想了,如果思想腐朽也算不得完美,可关键是薛宝钗的思想不腐朽。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她的确多次苦口婆心的劝宝玉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这在当时只有考科举才能有出路的年代里有何过错?在那时的科举犹如今天的高考,都是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科举在现在看来的确漏洞百出,可我们又怎能用现代人的思想去强求古代人呢?谁又能保证若干年后社会不唾弃高考制度呢?既然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一件错事,那么薛宝钗的劝更不是一种错。我们不妨打个比方,这里有个不求上进的孩子,父母整天要他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他都不愿意。他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总劝他要努力学习,另一个则整天拽着他出去玩。这个孩子一定更喜欢那个找他玩的朋友。但在我们大家看来,谁对谁错?当然是那个总让他学习的人更让人尊敬。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时,断不可将他抽离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些事放在这个时代可能是错事,但放在当时就可能是对的了。毕竟,人的思想是在不断进步,我们不能要求几百几千年前的人们与我们持有相同的观点。

所以,宝钗并不是处事圆滑,思想古板,而是博爱体贴,顺应时代。

宝钗,今我为你所写之文至此,也该收尾了,语言文字终有尽,此情绵绵无绝期。愿别人都能尊敬你,就像我对你一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