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停下来我看到了真善美】
“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又把我叫醒了。我闭着眼睛穿上了衣服,极不情愿地起了床。当时才七点,但是妈妈坐在客厅里已经看了快一个小时的书。勤劳的爸爸也在厨房忙话,快做成了早饭。我觉得我起得很早,没想到有人比我更早。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看来我以后得更早起床了。
今天是元旦,一家人要团圆,所以今天中午去爷爷奶奶家吃饭。我先去洗漱,然后吃了香喷喷的早饭,去写作业了。说是写作业,实际上是走神。我坐在椅子动动这个,看看那个,也不觉得时间过得快。很快时针指向了“十”,我们出发了。
爷爷家的小区在一个坡顶。走到坡底,正要拐弯,红绿灯忽然变成了红灯,又得等四十秒了。四十秒虽说不长,但等起来却觉得十分漫长。我东张西望,最终把目光落在了半坡上,一个骑三轮车的老爷爷,卖完了最后一把青菜,跨上了三轮车准备收摊。他蹬着三轮车,吃力地往坡顶走。这时在路边人行道上走着的一个小伙子,突然伸
出手来推起了老爷爷的车。一个在前面骑,一个在后面推。就这样,老爷爷的车到了坡顶。这一幕让我的心微微一颤,心里突然暖暖的。这时绿灯也亮了!
午饭团聚的欢乐,让我没多想这件事。吃完饭回到了家,躺在床上的我,又想起了这件事。为什么路边那么多人无动于衷,唯独那个小伙子伸出了援手呢?停下来等待的我何尝想过要去伸出援手?唯有心中有他人的人才可以吧,那个小伙子心中有爱,并乐于奉献才会在我们早已熟视无睹中上前。“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不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善美吗?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点,那这个社会将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为了我们理想的社会,让我们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献出一份力量,让真善美开遍祖国大地!
【篇二: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
天空流转着多彩的云朵,浩瀚的大海上承载着远航的帆船。
——题记
真善美如一场细雨,滋润着人间;如一根教鞭,规范着我们的言行;如一座火炉,温暖着人心。
也许你会问,什么是真善美?“真”就是纯真。我们应该做纯真阳光的人,每天生活在快乐中。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诚实守信是第一准则。
“善”就是善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善良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的通行证。
“美”就是美好。世界是极其美好的,我们也应该睁大双眼,努力去发现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
其实一些真善美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被称为“最美教师”的张丽莉,在车祸瞬间挽救学生导致高位截瘫;“最美司机”吴斌在十分危急的时刻毅然坚持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最美母亲”吴菊萍徒手接住从10楼坠落孩童而被砸晕,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严重。这些事情不就是最能代表真善美吗?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人应该活的不虚伪,不做作,直率,干脆,这是真;以同情心待人,以恻隐之心爱人,这是善;美化仪表和心灵,融合人类与自然,这是美。
真善美是需要我们去追求的。播下“美”的种子,让它开出“爱”的芽,开出“爱”的花,结出美的果。
【篇三:真善美】
真善美是生活的旋律,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温馨与美好,放开胆子、放飞心灵,用温暖的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用最真实的笔触感受自然的美景;用最美的纸铺展最奇的文采……让我们尽情的来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吧!
人间真善美。
“真善美”,是人的理想追求。人类追求真善美,真善美是什么?从哲学上讲,真象征知识与理性,而善代表道德,因此真与善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真未必善,而善也未必真。我个人认为,善更重要些,康德说过:“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而美呢,我想那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概念,美的标准因人而异。但我想,美应该是更高的层次,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能被称作美。什么最美?无私奉献最美!助人为乐最美!只要每一个用真、用善、用美去表达对世界的爱,对生命的爱。我相信世界将会更加美丽,生活将会更加灿烂。
社会中的真善美。
一轮滚滚红日,她散发的是真、是善、是美的阳光、温暖耀人,温情大地。
影片《一路上有你》中的小男孩虽外表丑陋但内心却非常的善非常的真。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善良,而是因为善良而美丽”塞门是那么的勇敢,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感动。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往“真善美”,也会为表现“真善美”的事情而感动,但往往自己却做不到。海伦凯勒通过《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表现出了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与渴求,也认真剖析了自己的心灵,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呢?不知从何时起,不知道为什么,都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了“宽恕”。
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强调自己对道德的修养,而最高境界就是“至真、至善、至美!”
我们应该在所谓的忙碌中抽一点时间来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
【篇四:我身边的真善美】
那是一个黄昏,我漫步在街上,夕阳还未落山,它静静地照耀着世间万物,这淡淡的金光洒满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微风吹过来,替杨柳梳顺了长发,天上时不时地传来了几声鸟鸣。看到此景,我不由得发出了一声赞叹:“多美呀!”
我静静地看着,脚步也不敢移动,生怕打破了这美景。突然,我听见一声低低的犬吠,我朝声音的源头看去,果然,有一只小狗躺在地上——这只小狗看起来不大,也就一、两个月大吧,这只小狗浑身都是淡黄色的绒毛,看起来挺柔顺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带着少许的金色,这小狗真可爱!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它的后腿处,有一个拇指大的伤口,正向外流着鲜血,我思考着:要不要把他带回家呢?可奶奶最讨厌小狗了!但如果不带的话,这只小狗就要死去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要逝去了。我该怎么办呢?
正在我思考时,一个小姑娘闯入了我的视线,这小姑娘背着书包,扎着一个马尾辫,一双小小的眼睛,脸上有一块儿童巴掌大的胎记。这位小姑娘好像也看到了小狗,她跑到小狗身边,摸了摸小狗的头,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了卫生纸,给小狗包扎起来。不一会儿就包好了,小姑娘抱起小狗,背好书包,又继续向前走去,我望着小姑娘的身影运走越远,越来越小,逐渐消失看不见了……
我回到家里,想:小姑娘长得虽然不美,但心灵美,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看见老大娘摔倒了也不愿去扶,怕碰瓷;看见小偷正偷东西也不去见义勇为,怕惹事。有多少人还能像小姑娘这样呢?
同学们,我们要向小姑娘学习,多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我们还要记住,世界上最重要的美是心灵美,而不是外表美,心灵美才是世间大美。
【篇五:文学,让我看到了真善美】
世间万象,扑朔迷离,而文学,正是我打开混沌之门的钥匙。文学使我明白:人间有情,而真善美就随情而生,遍及古今中外每一个角落。
文学,使我看到了真。
真,最为难求。朦胧表象背后的真实,可能是动作、话语所难以表达的,但文学则可以尽情地流露真情。《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率真直白,不假修饰,情深意显,清亮脱俗。诸葛孔明为感激刘玄德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的恩遇,鞠躬尽瘁侍奉后主,北伐前作《出师表》,千叮咛万嘱咐,其兴复汉室、完成先帝遗愿之真情,苍天可鉴,催人泪下;李密不仕二朝,作《陈情表》,以孝抗命,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其意之真切,感天动地;《哈姆雷特》主人翁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直接道出了人生在世最根本的意义,抒发了最真切的内心情感,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打开文学经典,哪一部哪一篇不是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文学,使我看到了善。
善,最为难得。邪恶的意念,可成于一夕,善良的思想,则须多年的积累、文化的熏陶。从“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我们在古代诗歌中,看到了诗人们的悲悯情怀。杜甫的诗“三吏”“三别”和《兵车行》无一不体现了他对黎民百姓最深切的人文关怀,他自己的破茅屋“床头屋漏无干处”,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心也善,其言也善;其品可嘉,其人可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推崇人文主义,无论是但丁的《神曲》还是拉伯雷的《巨人传》,都以人为本,主张摒弃旧制度的严刑酷法,教人向善,善待每一个生命。文学中有最善良的意识。
文学,使我看到了美。
美,最为难寻。而最难寻的美在文学中比比皆是。在李白诗中,我们看到了山的壮美,在苏轼的诗中,我们看到了水的温柔;在桃花源,我们看到了良风美俗,在大观园,我们看到了一群清丽脱俗的金钗。《海燕》向我们展示的是自由、高傲、矫健的姿态,《老人与海》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海的博大和人的刚强。一部《巴黎声母院》,是对人性美的最好诠释——心灵美才是最美,才是真正的美。文学作品中真的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观照的眼睛。
文学,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我在这个世界里看到的,是真,是善,是美,比呱呱坠地的稚子睁眼看到的那个世界更真,更善,更美,更洁白,更纯净。文学,培养着我们的美感,陶冶着我们的情操,铸造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向真,向善,向美。拥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