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黑暗中的那盏明灯】
在一汪汪深不可测的深潭面前,在一个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在一次次布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中,你有过害怕吗?
自我呱呱坠地起,有一盏“明灯”就出现在了我的世界里,它倾尽所有的能量放射着无限的光芒,于是我的世界是明亮的,更是五彩缤纷的。渐渐地,随着时间的飞逝,我长高了,这盏灯的钨丝黑化了,灯光微弱了。
不禁加快脚步,走近细看,原来他早已伤痕累累,岁月早已在他的身上镶嵌了无数道皱纹。心酸了、眼迷茫了。还记得调皮的我,总让他生气,他总是毫不客气地严惩我,让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年幼的我往往嘟着小嘴,心不服,口不服,这是曾经百般呵护我的那盏明灯吗?委屈的只剩下哭泣,来博得他的可怜心疼。
深深地记得有这么一段小插曲,癫子似的丫头在无意间摔碎了一瓶“花露水”,顿时就给我一个晴天霹雳。而我也不是省油的灯,为了赌气一天没吃东西,晚上肚子饿的咕咕叫。按耐不住饥饿的难受,放下那千斤重的面子,跑进厨房东翻翻、西找找,找了老半天,没有任何食物,只好无功而返,躺在被子里静静地哭泣着。
突然间,鼻子告诉我,外面有好吃的食物;眼睛似乎有些好奇,强迫手揭开被子。虽然光线很弱,隐隐约约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站在我的面前,递给我一碗蛋炒饭。有点不敢相信,难道我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做了一个相似的梦,使劲揉揉朦胧的双眼,原来是他,带着几许诧异,立马接过那碗蛋炒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站在一旁的他,如此的高大,嘴角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吃着吃着,我的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好难受,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哗哗的流下来。
人人都说母爱似水,父爱如山。从那以后,我真正体会到了,而那盏黑暗中的明灯,便是我的父亲。
【篇二:放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许愿灯。放飞孔明灯是扬州老家的新年习俗,在放飞孔明灯的同时,也可以放飞自己的心愿,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
我每年都要放飞一只孔明灯,我也每年都可以实现我的心愿。我今年的心愿是硬笔书法得到五级证书,阅读考级优秀,英语考试赶上顾威妮……
大年初一,我们全家赶到镇上,购买各自需要的东西。我照例来到了镇东头的“老夏杂货铺”,在一大堆的孔明灯中选了一个我最喜欢的蓝色孔明灯。用蓝色孔明灯放飞心愿是最灵的,而且今年老夏进的货好,不但纸比往年的结实,而且上面印有“心想事成”的金字。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付了20元钱,拿走了孔明灯。
回到家里,我小心地拆开包装盒,扣好支架,用铁丝固定住蜡烛。蜡烛晶莹透亮,在阳光下发着金黄色的光。我默默地把自己的心愿对着孔明灯说了三遍。然后粘上外面蓝色的纸,静静地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吃过晚饭,看了一会儿电视,一直没有说话的奶奶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恭恭敬敬地在菩萨面前点了三支清香,说了声“把灯拿好”就出发了。爸爸、妈妈、姐姐、我赶紧都拿起早有准备的孔明灯跟着奶奶一起来到了村庄南面的小河边。小河边已经有不少人在放灯了,有的灯顺利地飞过了小河,灯主人就满心的欢喜;有的灯掉到了河里,灯主人就满脸的不高兴,甚至骂卖灯的黑心……我心里默默地祈祷着,然后让妈妈双手轻轻托住我孔明灯。我小心地划着火柴,点燃灯里的蜡烛。蜡烛越烧越旺,映红了妈妈的脸,也映红了我的脸。妈妈看着我笑了;我看着妈妈也笑了……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孔明灯里面的热空气越来越多,灯就像一个被吹鼓了的气球,往上的劲越来越大,当我感觉有点抓不住它的时候,趁势一放,孔明灯灯轻轻地飞了起来。正当我们大家为放飞成功而欢呼的时候,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孔明灯在河面上摇晃了几下,这下可把我的心都给揪了起来。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千万不要掉下来呀,千万不要掉下来呀……孔明灯上来了又下去,下去了又上来,我的心也随着它一会儿上来,一会儿下去……该死的风呀,你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放灯的时候来呢?妈妈、爸爸、奶奶、姐姐都拿着自己的灯不动,看着我的灯在河面上表演……经过好一番挣扎,孔明灯终于飞过了河面,飞向了广阔的田野。它越飞越高,越飞越高……就像是夜空中的一颗闪烁的星星,我们全家都欢呼起来。
【篇三:心中的明灯】
节俭是一盏明灯,它照亮着我人生的路,引领着我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家风家教。东晋陶渊明便是如此。有一次他们造完战船,剩下竹子屑与木屑,陶侃便把这些收集起来,堆放在家中,家人嘲讽他,邻里笑话他,他都不以为然。直到一次大雪,路面很滑,许多行人因此摔倒,陶侃便叫人把木屑、竹屑拿出来,铺散在地面上,行人就不易滑倒了,人们这才明白了这个用处,夸赞陶侃节俭。
然而古人崇尚的勤俭节约,到了现在,却渐渐泯灭。现在的绝大部分年轻人,为了寻求阔气、“大方”、体面或刺激,经常大手大脚花钱,奢靡浪费,经常为在同学面前显得比较体面、不寒酸,早早地花光了自己的零花钱、生活费,去且要父母的血汗钱。记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曾是中国反腐节俭最严厉的皇帝之一。当时明朝初期,官员们十分腐败,百姓十分生气。朱元璋知道了,便趁着马皇后生辰,摆上了两菜一汤,让文武百官震惊了,他们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而皇后生辰竟摆如此宴席,实是不可思议,朱元璋便趁机颁布了一条法律规定——“四菜一汤”。
与朱元璋正好相反的是现在的宴席。有一条宣传广告,广告中是一家餐厅,第一张桌子上两位朋友在吃饭,大鱼大肉摆满桌子,两人举杯互饮,第二张桌子上则是一对父子,孩子看到满桌蔬菜便开始发牢骚,爸爸只好叫来了服务员……
勤俭节约为中华美德,节俭是我心中的明灯,节俭伴我成长,我们不应让美德泯灭,应让它永驻长青。
【篇四:梦想的明灯还在燃烧】
梦想是陪我睡觉的东西,不实现它我会失眠。
——题记
时光似白驹过隙,岁月偷走了时间。转眼间,我们已经初二了。但梦想这个词,似乎离我们一直很遥远。
孩提时期,长辈们总爱递过来一颗糖,半开玩笑的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呀?”那个时候,对许多事情依旧懵懵懂懂,但还是会歪着脑袋思考半天,最后一本正经的说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梦想”:去游乐园玩、想要许多的芭比娃娃……长辈们听了总会捧腹大笑,自己也乐在其中。
长大后,开始了解世间万物,学习各种知识,初步接触社会。而再次提及梦想,虽然不像小时候那样幼稚,但也是千篇一律: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拥有一份好工作。麻木的应付了长辈,但应付不了自己。
在这个好奇心最盛的年纪,梦想千变万化。曾几何时,我也羡慕过环卫工人那种与世无争的悠闲,羡慕过小卖部老板应有尽有的满足……但其实越长大就越迷惑,梦想到底是什么?在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某个灵光一现的瞬间,我悟出了梦想的意义。
其实梦想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用来实现的,而是它就在远远的地方,一直提醒我们去努力,去成为更好的人。
余光中曾经说过:“通往理想的途径往往不近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越努力越幸运,坚守本心,无畏风雨!
新学期,意味着我们要面临全新的挑战。我要带着新的朝气,新的韧劲,新的目标,一刻不停的向前冲!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好这条通往梦想的路。
我想我终于懂了。如果试问我的梦想是什么?荣华加身,不负韶华。
“你要相信所有为梦想而努力的人,一定会在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梦想的明灯还在燃烧,新学期,带着梦想继续奋力向前冲吧!
【篇五:黑暗中的“明灯”】
静静地坐在窗前,暖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我的腿上,正摊着一本语文书,摊开的那一篇,题目是《凡卡》。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沙皇统治时期下的黑暗社会中学徒凡卡的故事,读着读着,泪珠悄悄地爬上眼眶……
不由得,我想了另一本描写黑暗社会中的作品——《童年》,于是,便站起身,把这本高尔基的作品从书柜上抽出来,翻开第一页,细细地阅读,深深地品味。当太阳亲吻着西山之时,我缓缓地合拢最后一页,骤然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童年》讲述的是在黑暗社会中的一个名叫阿廖沙的孩子的故事,在黑暗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阿廖沙自幼丧母,从小随父亲和外祖父,外祖母生活,他的外祖父性格十分粗暴,阿廖沙时常因为做错了一点点小事而被其外祖父痛打一顿;他的几个舅舅时常因为分家而吵架打个你死我活;夫妻之间十分不和,阿廖沙在这样悲惨痛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十分地不容易,悲惨的生活状况,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不过,还好还有他的外祖母,他的外祖母就像是那无边的黑暗中的一盏灯,虽然只能够照亮四周的一小块的地方,却也能够给阿廖沙带来唯一的温暖和光明。这使我知道,黑暗的远处,总会有光明的存在。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黑暗社会的邪恶,也对当时的社会十分地憎恨,为什么要对孩子们这样?他们是无辜的,可是,当他们做错了一点小事后,你们又凭什么去打他们?难道你们没做错过事吗……
与此同时,我想到了在黑暗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艰苦生活环境的欺凌,他们是那么的可怜,但又那么的坚强!他们能成长,多数靠那盏黑暗中的“明灯”,温暖着他们的心灵。
是啊,当一个人身处黑暗时,多么希望有一盏明灯悬挂在远处,照亮他前进的方向!
拭去脸上的泪花,抬眼望去,阳光下灿烂一片,光明在眼前,光明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