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默默前行的教育者】
在我的眼中,我的外公是一个不爱说话、只爱读书,每天都置身于书海中的教授。
小时候,我去外婆家做客。当我和外公打招呼时,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转过头来冲我笑了笑,随即又转头盯回电脑的屏幕上。书房里只有外公、电脑、书、书架,世界似乎安静下来,时间似乎缓慢下来,只剩下翻书的沙沙声,敲键盘的啪啪声,点鼠标的嗒嗒声。外婆见状,朝着外公喊道:“你快发霉了!”那是外公的世界,我走不进去,我看到的只有一位博学的学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几个同学聚集在一起,在家长们的带领下到外公的学院去听外公讲“一带一路”的战略。外公讲课的地方就在他工作了近30年的教室。一进教室,就见一条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庆贺严教授70寿辰学术研讨会”。就在十几天前,外公指导的已经毕业的72位博士,从全国各地、从海外来到这里,与从教36年的外公欢聚一堂。听外婆介绍,外公是老三届,1977年考取南京大学,还是当年高考的文科状元。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外公一心教学研究,从助教开始连连破格,12年就晋升为教授。我心中是震撼的,难怪外公的书房永远都塞满了书,难怪外公的电脑屏幕是时刻闪烁的。
外公给我们小朋友分析“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他从多方面分别为我介绍了“一带一路”上的历史、故事、诗句。他讲得抑扬顿挫,娓娓动听,时不时还在他的白板上画画图,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一带一路”。他的语言如惊涛拍岸般慷慨激昂,他将一长串的历史故事用图画串联起来,他把晦涩拗口的名词讲得活灵活现。他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把那些难懂的知识教授给我们,让我们很快记住,并且像过电影般印象深刻。这时,我觉得他不再是我外公,而是一位真正的老师。我无意瞧见外公的文档里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都是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为了这短短半小时的讲解,外公花尽心思。结束时,外公特意问我:“听懂了吗?”我点点头,眼中只剩满满的崇拜。这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但我想说“教育强则国也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关系着民族的兴旺,教育影响着国家的未来。习爷爷曾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外公这样严谨、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我们的祖国才会繁荣昌盛。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将来到中学、大学,会遇到无数的老师,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把学校当成家。他们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他们是默默前行的教育者,但又如那鲜艳明媚的五星红旗,照耀着我们成长。
【篇二:学会正确教育未成年人】
在世间,每个人都处在一个鸟语花香的国度,一个载着快乐与温馨的避风港,但在这个世外桃源内,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那天下午,我和朋友去书城看书,正哼着曲儿开开心心地准备回家时,突然看见前面涌着一群人,黑乎乎的脑袋背对着我们,不知在围观着什么,似乎还有打斗声!我心一缩,发生什么事了,正想我绕路走,可喜看热闹的朋友立刻把我喊了过去。
我到前面一看,差点儿吓昏了,我看见一位男孩,大概16-18岁间的样子,竟然手中拿着左边工地上的小铲子,滴着血的小铲子!而他的脚下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少年正倒在血泊中,围观的人们个个惊讶地嘴里能装两个鸡蛋,看到这个场景,我的心跳得特别厉害,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但残酷的事实让我明白了,这名少年伤害了自己的同胞,天啊!这可是要判刑的呀……“嘟……嘟”救护车还有警车都来了,我只模糊地看见了人们往那里靠拢,靠拢……
笛声渐行渐远,我却没有回过神来,眼前的一滩血迹似乎在回放着,我不禁想着,那少年最起码也要判个三年吧,可惜了花季少年中的孩子,他为何知道要判刑还这样做呢?从中,我也看出了多多少少的中国家庭的教育。
在中国,教育未成年人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历史故事“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都是家喻户晓的教育故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影响以及种种原因,却反而使许多家长错误性地教育起孩子,如有的家长很宠孩子,担心孩子受一点伤害,如果有人欺负孩子,就让自己的孩子“自卫”,但这个自卫并不是我们说的正当防卫,而与双方斗,以硬还硬,不过,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就预示着灾难的发生,于是把别人打伤,甚至打死了的悲剧开始层出不穷,不定期有的家长对孩子是言听计从,要什么给什么以致孩子认为,不管什么东西,自己都能得到……从此,谋财害命的事又多了起来。
我想,一个家长,如果真爱孩子,就不应该这样教育他们,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家庭怎么教育有用的国家栋梁呢?所以说,未成年人素质要提高,避免犯法,家庭的教育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我希望普天下的家长们能够正确地教育孩子,用健康的思想教育未成年人,让他们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篇三:国防教育夏令营】
依旧是毛毛细雨的天,依旧是昂首挺胸的军姿,依旧是声若洪钟的呐喊和一模一样的我。
回顾起昨日的招式,侧转、跑步,一成不变的反复练习,腿脚麻木了,成果令人欣慰。几百人,虽有不同,却在一招一式的迅速上犹若一人。几个声音同时响起,再无杂声,咚咚的脚步声如战鼓般在天边来回震动。我有些乏了,腿脚渐渐支撑不住沉重的躯体,便紧紧抿住嘴唇,闭上眼,不再思索身体的不适,细细聆听教官的指令。我感觉自己在无人的空间,声音一起,活动身体,宁静的世界带来一份安逸,沉浸其中。
细碎的抱怨打破空间的屏障,闯进来。我撇了撇嘴,眨巴眼睛,烦躁起来。宁静的氛围又回来了,一切都寂静到极致,没有任何杂音杂念。相比那不和谐的声音,静才是根本,是最朴实淳厚的物质,是心无杂念的淡薄。他带给我许多,给我了宁静与愉悦,我可以在这之中想许多事情,感受到许多事情。我想静或许是泡泡,五彩但一戳
即破,或许是玻璃,晶莹却脆弱无比。
一切如昨天一样,只是又多了一份静。
【篇四: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有感】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是一场磨练,磨练身体素质,磨练精神意志;更是一次心灵的暴风洗礼,用强劲的气旋刮走如海蛎般贴附在我们身上的软弱,让我们像礁石般坚强挺立。
在实践活动的三天里,每天都有夏日的烈阳炙烤着我们,青春蓬勃的热情幻变成挥洒的汗水,在操场上留下青春的印记!
“挺胸收腹!”
“正步走!”
教官铿锵有力的声音穿过焖湿黏稠的空气,像一声响雷钻进我们昏昏欲睡的脑袋,震得我们一个激灵,所有的想放弃、想休息、想偷懒都像见了阎王的小鬼似的一哄而散。
跨列立正,下蹲起立,原地踏步……看似稀松平常的动作此时却要做到分毫不差,这是多么的困难。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我终于能标准地完成要求的动作。有了成功的第一次,我越来越有干劲了,不再想着累了,也不再想着要休息。
三天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从只想站在树下阴凉处的孩子变成了用于在阳光下挑战自我的少年;从敷衍应对到力求最好;从犹豫懦弱到果敢坚定!
苏轼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在军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实践活动很苦,因为充斥着拼搏与汗水。但完成时候,又满满都是成功的甜。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教会了我人生要砥砺前行!
【篇五:母亲的教育】
母亲就像老师一样,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母亲就像一片荷叶,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她都坚持为我遮挡。
过年时,亲戚朋友们都来到我们家做客,表弟、表妹们也都找我玩。于是,我把自己收藏的玩具全都拿了出来,和表弟、表妹们一起分享。我的玩具可多了,有变形金刚、数码宝贝、神奇宝贝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黄蜂”。所有玩具中,它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表弟玩了一会儿玩具后,看上了我手中的“大黄峰”。于是,走了过来,对我说:“哥哥,你能把你手中的这个玩具给我玩一下行吗?”我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可是,他没有放弃,依然苦苦地哀求着,眼睛里充满了渴望。但,我依然没有答应。表弟见这方法不行,于是,改用抢的手段。毕竟,我比他大几岁,力气也比他大,他哪是我的对手。表弟抢了好一阵子,没有得逞,于是,用了招苦肉计,在地上打滚,一边哭,一边喊着:“三姨,三姨……”
过了一会儿,母亲来了,问表弟:“你怎么了?”表弟哭着对母亲说:“三姨,哥哥不给我玩他的玩具。”于是,母亲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你是哥哥,比弟弟大好几岁呢,你应该让着他才对呀。”“可是,它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呀!万一他给我弄坏了怎么办?”听到这里,母亲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她小时候的故事。在妈妈小时候,没有什么好玩的游戏,也没有什么玩具,那时候,有一枚踺子,就是非常自豪的事人,正好我有一枚。我的妹妹,也就是你的小姨,她也很喜欢它,想要借我的玩一玩。当时,我毫不犹豫的借给了她。听了这个故事后,我有些想给弟弟,但又有些舍不得,我想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犹豫不决地借给了他。
还有一次,我正在做一道数学应用题,做了很久,也都没有得出答案。于是,我放弃了做这道题,对着远处发呆。母亲看见了,走过来对我说:“你在做什么,还不做作业?”“这道应用题我不会做。”于是,妈妈坐下来,给我讲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首先,要画出示意图,在图上把已知的量和未知的量表示出来。然后,一边看示意图,一边看题。思考题中哪两个量是相等的,接着,把算式列在草稿本上,算出答案代入题中,如果正确。最后,就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说完,母亲按照这样的解题思路给我做出了这道题。母亲还送我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如果我学到一点点忍让,如果我学到一丝一毫的坚持——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