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一作文 浓浓粽香情
浓浓粽香情
发布时间: 2025-08-23 14:21
阅读:

【篇一:浓浓粽香情】

粽子的香气在空中迷漫着,缕缕热气缓缓上升,每逢过年回老家,总能吃到阿婆包的粽子。

每年过年前几天,阿婆就要包粽子,而家里的几个小孩也都盼望着,特别是我和妹妹常年身处异乡,只有过年回老家才吃得上美味。阿婆总是在前一天把买来的猪肉或排骨切成六七厘米长的长条,放入盐、酱油、五香粉等调料揉搓一下,放入冰箱里冷藏一晚上让其入味。第二天天不亮,阿婆就把糯米放入温水中浸泡,约需泡上两个小时。这期间可以把之前摘好晒干的粽叶放入锅中用开水煮软,然后洗净备用。再把包在粽子里所需要的材料用水浸泡一会,沥干,加盐调味,阿婆每次都爱用大花豆和肉来包,当然也可以用其他,诸如绿豆、红豆、板栗等等都可以,主要是根据个人爱好。当差不多时,把米洗净,沥干水分,再放点盐和苏打粉把米拌匀,加入苏打粉主要是可以提色提味,让粽子吃起来没那么腻,但不易放入过多,只能少量。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就准备开始包粽子了,只见阿婆左手上面拖起两三片粽叶,把一片的一半压在另一片之上,排好之后,放上一勺糯米,再放些大花豆和一条肉,再放一勺米把那些料包在中间,再拿上一小片粽叶压在上面,分别把两头的粽叶向中间折叠好,再拿阿公早先就削好的竹条把整个粽子捆绑起来,这个动作还是有点难度的,一般人玩不了。妈妈虽然每年都跟阿婆后面当帮手,但她也只能把粽子包好,之后捆绑的工序就交给阿婆来完成。阿婆说粽子好不好吃,与捆绑有一半的关系,如果绑不紧的话,在煮的过程中水就跑去米里面了,那样煮出来的粽子就有白水味,没有粽子原有的那种香味了。

包好之后,再就是煮粽子了,只见阿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中摆放整齐,放入开水,水要没过粽子。然后用大火煮制。一般都得煮上十几个小时。因为家乡的粽子大,捆绑紧,因此煮起来需要长时间,这样才能使得粽子熟透,从而保存时间长,在煮的过程中要添加四至五次开水,以防煮干,还要经常给粽子翻身,这样才能使每个粽子受热均匀。这些工序一般都是由阿婆一个人来完成。

“孩子们,可以来吃粽子了”,当晚上七点旁边,只听阿婆在厨房喊,这时,我们一群等待了一天的馋猫们一窝蜂的拥进厨房,当阿婆打开锅盖时,那一阵粽叶的清香、淡淡的米香便扑鼻而来,让我们垂涎欲滴,“期待了一年的美味终于可以到嘴了”,我们几个欢呼着。拿起一个粽子来,剥开粽叶,迫不及待的想往嘴里塞。“别噎着,别烫着”,这时妈妈在旁边说,可我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啊,“啊乌”一口便咬了一大口,软软的米黏黏的,原汁原味,豆子香喷喷的,肥肉带着油水的味儿,瘦肉柔韧有嚼劲……美美的香味瞬间“俘虏”了我的味蕾。我很快吃完了一个,又忍不住再吃了一个,直到肚子里“粽满为患”,才收手离开。

清香的粽叶,软软的糯米,还有各种各样的五谷和猪肉构成了这样一道美味的食物——粽子,那独一无二的清香儿,却是阿婆浓浓的爱。

【篇二:悠悠书香情】

在不少同龄人忙于追星、上网等赶潮流的今天,我却对读书情有独钟。那一缕缕墨香,永远令我魂牵梦萦,不能自已。

每当夜阑人静,我往往喜欢独坐书房,伴着一盏孤灯、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份怡然自乐的好心情便溢满心房。这时,我会用整个心灵去贴近书中的人物,共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解读作者的弦外之音。一次次心灵的交流,使我潜移默化,思想日臻成熟。“腹有诗书”,不仅有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好处,还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菁华,博采众长,也助我深入观察、体味生活。

我喜欢遨游书海,文学、历史、科技、教育、艺术、军事等方面的书籍均有涉猎。我偏爱阅读文史类书籍,从史书中我认识了料事如神、知人善任的诸葛亮,历事五代而不倒的“官场不倒翁”冯道,“杀功臣”、“杀戚姬”的汉初著名女政治家吕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伟大的“乐圣”贝多芬,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学者亚里士多德等等历史人物;知道了“北伐战争”“西安事变”“皖南事变”“诺曼底登陆战”“英法百年战争”“雾月政变”“三角贸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等等历史上有影响的战争和事件。所谓“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比喻不明事理)”。可以须臾之功,阅尽千古风云。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看史书的意义所在。

文学类书籍我读得最多,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抑或散文戏剧推理侦探小说,无论是刘墉汪国真徐志摩席慕容余秋雨,抑或大仲马莎士比亚柯南道尔泰戈尔雨果等等,我均有涉猎。

在书中,我认识了快意恩仇的基度山伯爵,吝啬贪婪的葛朗台,改邪归正的冉阿让,坚强不屈的保尔,可笑可怜的堂吉诃德,貌丑心善的伽西莫多,美丽纯洁的爱斯梅拉达……每一本书都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令我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动和共鸣。在淡淡的书香中,我觉得自己是最富有的人,因为我的心装得下整个世界。通过书这座桥梁,我牵起了伟人们的手;透过书这扇窗户,我看到了一位位文豪的内心世界。

曾经有人说:“有书有伴”。有好书相伴就如同有挚友长随,纵是相对无言,也从不让人感到寂寞、孤独。

因为有了书籍,我们才能仿佛在一瞬间亲历了沧海桑田,感受着古道西风、月落乌啼,长河落日、轻烟漠漠、云淡风轻的意境。风云变幻在指间静静流散。泱泱书海;撷几朵浪花便可终生受益。感谢书籍,让我们跨越时空,纵横天下,拥有了无限的精彩。

生命有限,学海无涯,今生注定,与书有缘。

【篇三:浓浓粽香情】

碧绿的箬叶,像狭长的海藻。饱满的糯米像一个个白胖胖的小子。红透透的枣子像一只红亮的玛瑙。还有那腌制的肉,挑逗着我的味蕾,口水在喉咙里不停地翻滚。

开始包粽子了,罗奶奶来到我们桌前,她身着枣红色衣裳,红光满面,一笑起来,嘴边和眼角挤出一团肉来,此时那慈爱的脸在红领巾的映衬下,十分年轻。那翩飞的手指,真如一条悠游于大海的鱼,自在熟练。只见她娴熟地将箬叶有茎的那头放下面,再把箬叶放水里一过,三片粽叶就铺开了。然后用右手夹着粽叶,在左手的帮助下旋转,一个锥形就出来了,在里面放上枣子、米,像两朵红花静静地开放在白流沙中。

经过第一次失败,这一次熟练多了,先做锥形,后做角,再拿起一根红绳用牙齿紧紧地咬着,绕几圈,打个蝴蝶结,一个饱满的大胖粽子就大功告成好了。不愧是我做的,长相就像我,胖乎乎,惹人爱!呵呵!我把我包好的粽子在到处炫耀,还荣幸地被校园电视台摄影老师捕捉了两个镜头。

南风阵阵,箬叶飘香,那沁人心脾的幽香围绕着我们,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粽叶飘香、粽情满满的端午节。

在这个端午节,我知道了吃粽子容易,包粽子难啊!

【篇四:浓浓粽香】

粽叶的清香从厨房飘出,沁人心脾。这久违的香气,这熟悉的味道,正是奶奶包的粽子散发的香气。

记得儿时,每逢端午佳节,奶奶都会包粽子,可那时的我最爱吃的是薯片、汉堡。每每看到奶奶端来粽子时,我总会嘟起小嘴,耍小脾气。这时,奶奶会搂着我,绘声绘色地给我讲故事。奶奶的故事里面有一身正气的屈原、善良淳朴的百姓、凶猛的龙王、还有贪吃的虾兵蟹将。我格格地笑着,津津有味地吃着粽子。那时的粽子,真甜!

童年的时光多么令人怀念,如今奶奶老了,尤其是在得了一场大病后,她的身体愈见衰弱,从那以后,每年的端午,我家都买粽子。买来的粽子口味的确很多,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渐渐地,我也就淡忘了它。

今年的端午节,奶奶忽然提议要包粽子。“奶奶要包粽子了!”我高兴地跳着叫起来。

奶奶端坐在厨房中间,指挥姑姑、妈妈和我先将粽叶叠起来,折成漏斗形,然后舀入两勺糯米并且压实,再嵌入两颗大红枣,把上边的粽叶折下来,最后用绳子紧紧缠住,一个像模像样的四角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也跃跃欲试。先折好粽叶,再倒入糯米,唉!出师不利,糯米从粽叶缝隙漏出。妈妈笑我:“不会走就想跑。”我只好又请教大师。慈祥的奶奶拿起一片粽叶,仔细地折起,舀米、放红枣,她包得很慢、很仔细。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个蹩脚的粽子。

粽子熟啦,粽叶的清香飘满厨房,深深吸一口气,香味直抵心田,那投汨罗江的屈原、亡国的楚怀王、白蛇饮雄黄酒的传说……一幕幕如在眼前。

淡淡的粽叶香,浓浓的奶奶情。奶奶包的粽子,是世上最好吃的粽子。这粽子的味道,是值得我铭记一生的味道!

【篇五:浓浓粽香情】

粽香四溢,每家每户门前都挂上了昌蒲、艾草。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都有赛龙舟,江滨一派热火朝天的情景,让人极为振奋。但粽子那美味更让人难忘。粽子是用墨绿色的粽叶包成的三角形椎体,椎体的中间可以放上各种各样的馅。

在五月下旬,我的奶奶就开始包粽子,家里的栏杆上便都挂了一串一串的粽子,有肉馅的,有蛋黄馅的,有枣馅的,应有尽有。

一开始我觉得肉馅和蛋黄馅比较好吃,但不久,肉粽和蛋黄粽吃完了,我也吃腻了。于是开始喜欢上了枣粽,枣粽虽然蒸完后,深红色的糯米不惹人喜欢,但每次吃的时候会突然露出枣红色的馅。那枣馅只有一点点,但每次吃起来回味无穷。

于是这时,才突然感觉到,肉馅粽和蛋馅粽蒸熟后糯米固然好吃,可吃完后,味道没有留在口中,感觉有些干涩了。

在江滨堤上的一颗树阴下,一边欣赏着龙舟比赛溅起的片片水花,一边品味着可口的粽子,闻着香飘十里的粽香,一阵风儿拂过,别提有多惬意。

粽子,是我童年中记忆犹新的味道,在脑中浮现,还香在心头。每当回忆起来,粽子,那熟悉的身影,墨绿色的身裳是那么的耀眼……

如今,我独自徜徉在江滨之畔,黄叶零落,金风拂面。童年的无限思绪依旧蹿上心头。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