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碎片社交中会聊天,不能代表什么】
任何人在现实中交流时,就算是EQ很高的人,也难免会产生分歧,并闹得不愉快,甚至淡了点感情,减了点印象分。这怎么算也不是一笔划算的帐。于是很多的人选择在互联网上社交。
和朋友来来去去了十几条消息,正聊得热火朝天时,便被老妈发飙而无情的打断,连“88”都没来得及说?那感觉真的是难受的想把自己五马分尸,从头到脚的不爽啊。次数一多,在知道一会儿肯定要被打断的情况下,别说热火朝天了,与别人深度交流也很有难度。久而久之在碎片的社交当中,也不容易投入感情了,也不再斟酌别人的话中话,只当一条消息“阅”;也不再会急不可耐的连发好几条消息,让别人快速领会自己的意思便于继续不中断得聊天,反而会左思右想,把许多的想法融成几句浓缩的精华,再把它包装的华丽精美,委婉含蓄,好让别人慢慢解读,体会自己的智慧。
有一次一个不太熟的好友向我倾诉意见很懊恼的事,那是我也正好有那么一点零碎的时间,就陪她聊了一小会儿,把各种各样充满智慧的句子进行了包装,送到对话框里。这样的断断续续的聊天持续了一个中午,没想到,那位网友竟夸我一针见血,可以把事情的真相看的这么的透明,简直太有经验了!就这么一夸,我就开始欣赏自己的语言能力了,甚至直接把自己的个性签名改成了“有心事找我摆渡。”
但我发现这种所谓优越的语言能力并没有延续到现实里,有一次在和同学面对面交流时,因为分歧而大吵了一架,但并非唇枪舌战,而是话里有话的“斗智斗勇”。我的同学最后发飙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在网络上认识你的时候,因为你永远平和的语调,因为你理解别人每一个想法的道理,我一直以为你是一个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人,原来那只是你的衣服而已,这种不屑的语气,拐弯抹角的讽刺,真让人觉得做作!”我立刻就想反驳,但顿时矢言了。
何尝不是呢,碎片化的社交给予我的社交能力仅仅是一个没有情绪化,没有投入自己的感情时的理性思维,这恰恰与我在现实当中毫无包装的真实想法形成了对比。所以在这个缺乏现实交流的时代,别人对我们的影响,往往定型与网络中。
想要双赢,并不需要把自己感性与理性全部展现在网络社交中。相反,正因为生活不能仅仅存于网络,所以只要把这些碎片社交中的智慧,宽容,理性用在现实的交流当中,不仅能让别人对你的社交能力感到敬佩,自己也能得到一份磨练。
【篇二:什么也是一种养料】
在生活中,你难免会受到有许许多多的伤害,虽然它们千奇百怪。
是啊,不仅仅是树,人也如此。以前一二年级时,我的一直是班上最好的,我还常常以此为傲。可不久后,我们班又冒出了一个尖子,我的劲敌——小孟。见他那么快便登上了这座“巅峰”,我有些不甘心,便更加努力地奋起直追,可我已经一落千丈了。正当我快要气馁时,古文这一方面为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条路上充满了未知与神奇。刚上路不久,“樱桃”和“桑果”这座位两块巨大的“绊脚石”也出现在我的.面前了。这次我并没有跨,而是轻轻地一跃—跳,因为我知道,如果跨,一定又会像上次那样被绊倒。
挫折,往往层出不穷,可它并不是所谓的“坏事”,而是可以对你产生帮助的事。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场里,一位农夫为了方便栓牛,在一棵榆树上箍了一个铁圈,铁圈长进了树里。有一年,那个地方的所有榆树都得病死了,只有它还活着。植物学家对它进行了研究,原来,这棵榆树通过那个腐蚀的铁圈,不断大量地吸收铁,便增加了对真菌的免疫力。
这是19世纪50年代,在一个农场里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现在,那棵老榆树还在那个农场里傲然挺立。对植物来说,挫折也是一种历练和养料。
挫折,让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面对,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刚毅,更加富有生命力、活力和意义。
【篇三:什么也是一种养料】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那么一两次痛苦的失败,也不要因此失落,而更应该感到庆幸......也许这些特殊的经历,正是你走向成功的基石。
期中考试后,落寞地看着卷子着令人心痛的分数,我不禁满眼忧郁,黯然神伤地趴在了桌子上。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同学们都在表情严肃凝神盯着自己的卷子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却萦绕耳畔,慢慢向我们靠近,"李梓浩,到外面来一下。"是数学老师的叫声,原本就无比紧张的心顿时频率更快,无奈地从座位上站起,战战兢兢地走向教室外的走廊。
我心神不宁的拿着卷子,忐忑不安地来到老师面前,恐惧在心头蔓延......可意外的是,当我把卷子递到老师手中,却没看到老师脸上出现我预想的暴风骤雨,而是满眼关爱的目光:"一次失败并不意味这永远不能成功,努力做好每一天,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考好。"平静的话语使我慌乱的'心情慢慢平复,那一瞬间我竟然有了鼻子一酸的冲动,奋斗的力量浇灌全身,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冲破阻碍,奋勇向前。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早出晚归,疯狂地做卷子,及时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我终于迎来了见证自己的时刻。
果然,不出老师所料,我数学轻松拿到了满分。那一瞬间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终于明白,有时批评也是一种养料......
【篇四:什么也是一种养料】
改变,看上去很美。但内心却是痛苦的。改变一下自己的弱点,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你会变得自信和坚强。
我以前是个粗心的人,一次作文课刚刚下课。我最好把刚发下来的作文本装进书包里。却发现我的书突然少了很多,于是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最后回到家里后我将在书桌上发现了我不见的那堆书。后来我才想起原来那一堆书是在我上学时放的书桌上。于是我打算写作业的时候却发现我的作文本却不知道丢在了什么地方,最后想了半天才想起我的.本子原来在学校的座位里。我当时是又气愤又无奈。气愤我为什么那么的粗心?无奈我为何那么的粗心?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在图书馆借的一本书要在今天还回去,我立刻丢下饭碗,便拿着书冲向了图书。半路上我突然想起,我的借书证没有拿,于是我加快步伐便又冲向家里。回到家时妈妈好奇的问我怎么又跑回来了,我没有回答她拿着借书证就走了。最后终于把书还了回去。
回到家后妈妈批评了我,说我总是粗心。于是我便打算把我这个粗心的毛病改一改,每天我都是十分认真地练字,只求一个平静。在生活中我也开始细心的做着一些小事。在我的努力下,我开始渐渐的发现我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粗心大意的人了,
改变是一件小事,成功改变却是一个难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去实现。
【篇五:碎片化生活带给我们什么?】
大家都觉得这个时代无比美好。科技发达,物质丰富,通讯方便。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宽带,光纤,手机,电脑,给人们带来资讯互通和生活的方便。
科技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把我们的时间和生活都变为碎片。碎片化的生活带给我们什么,是值得我们认真冷静思考的。
纵观人类历史,哪一个重大的科技、人文、文学、艺术、医学乃至军事的成就,不需要长期的、专注的、不屈不挠的努力才能够达成?
中国古代不缺乏这样的例子。春秋时代的左丘明编修国史,历时30余年,写出了一部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无独有偶,西汉司马迁历时13年创作了50万字的《史记》,记载了从上古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中国历史。这两部巨著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再看看外国。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天才科学家、画家。他的老师从第一天起,让他每天画蛋,通过画蛋来提高观察能力,能发现每个蛋之间的微小的差别,就能锻炼手眼协调,做到得心应手。坚持3年以后,达芬奇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例子也不少。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毛主席开始夜以继日地潜心写作《论持久战》。他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眠,连棉鞋被火炉烤焦了都不知道。八九天后,5万多字的伟大军事著作《论持久战》诞生了。这部著作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指出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国军民获得抗战最后胜利。
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当时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科技人员都吃不饱饭,最困难的时期,就拿树叶草籽充饥。就是这些不怕困难、忍饥挨饿的人经过10年不屈不挠的专注科研,终于把原子弹搞出来,创造了奇迹。
上面的事例都说明了成功的秘诀=时间+专注+才能+精神(奉献、吃苦、牺牲)。
现代碎片化生活下,这些成功的要素都不复存在
时间:碎片化分割
专注:人心浮躁,精力分散
才能:没有长时专注,难以成就真正的学者和专家
精神:物质、金钱和享乐取代了奉献吃苦精神
如果左丘明、司马迁出生在今天这个时代,他们还能写出《左传》、《春秋》吗?
今天碎片化生活下的中国,还能够产生中国历史上璨如群星的众多杰出的人物吗?还能为国家和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吗?
人类怎样利用科学技术而不受其害,值得大家深思啊!
【篇六:那份什么不能忘】
生活就像一本笔记本,记录了其中的点点滴滴,有的令人开心、有的让人生气、有的令人内疚。有那么一份断尺让我始终难以忘怀,它不仅仅是一把尺子,更是一份情意,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
那天天气酷热,我迈着沉重的沉重的步伐走向了考场,我参加了数学考试比赛。我的肩上背的不仅仅是书包,在我看来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担当。然而一切并不是那么的风平浪静。
进了考场,我开始四处张望,黑板上的考试事项我也没有注意。我从书包里拿出了铅笔、橡皮、涂卡笔、水笔,咦,我的尺子呢?我把书包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但是马上就要考试了,又不能出去,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我正在着急的时候,只听啪的一声,一把崭新的尺子一分为二,我正在好奇她为什么要把尺子分开,这时一把断尺递到了我的桌子旁,微笑着说这一次的考试是函数,如果没有尺子的话,即使会做也束手无策。我看你很着急,应该是没有带尺子吧。正好这一把尺子长,我们可以分开。她的语气充满了关心。平时顽皮的我竟一言不发,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我束手无策的时候,竟然是一个与我萍水相逢的人给了我尺子,不,那不是一把普通的尺子,而是带着一份情义的尺子,这时我心里千丝万缕但是我竟一言不发。考试开始了,我拿着断尺开始了做图,我从来没有觉得尺子有这么的精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做完之后我检了一遍又一遍,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当我准备要还尺子的时候,回头一看,她已经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我拿着尺子,呆呆地站在那儿不只所措。
现在我看到这份难以忘却的“断尺”,还会时时想到当时的情景。我想当我再见到她的时候我想说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