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三年级作文 端午卖香包
端午卖香包
发布时间: 2025-09-06 16:44
阅读:

【篇一:端午卖香包】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今年,我准备过个不一样的端午节,正好我的姑姑是开中药房的,她在做纯手工的中药香包,于是我打算到街上卖香包去,既能体会生意人的艰辛和快乐,又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香包的益处。

这天,妈妈早早地就把我从被子里拉了出来。到了菜市场,我们把东西摆好就开始卖了。可是等了好一会儿,都无人问津,我的兴奋值立刻从百分之百降到了百分之二十。

正在我等得百无聊赖时,有人过来买了两个香包,我顿时信心大增。这时候一位老奶奶来到我们摊前,我连忙凑上去说:“奶奶,端午节到了,买个香包给小宝宝戴戴吧。我们的香包有十几种中药,有冰片、霍香、薄荷、黄芷……孕妇,小孩都可以用的。有驱虫、驱蚊、安神、醒脑的作用。”这时有个小男孩说:“什么?洗脑!”我听了,哭笑不得,解释道:“是醒脑,不是洗脑。”在愉快的交谈中,小男孩买走了一个香包。这时奶奶说:“这香包多少钱一个啊?”我说:“十五块一个。”奶奶说:“好贵啊!五块一个好不好?”我说:“不行!我们的香包是纯中药的,这么便宜就亏本啦!要不您买两个吧!我给你二十八。”奶奶笑着说:“这姑娘真是一个做生意的料!”说着给了我二十八块钱,拿了两个香包高兴地走了。拿到钱,我朝妈妈开心地挥了挥手里的钱。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好走了没啊?”我连忙摆手。

不知不觉中到了中午,菜市场没人了,我也准备收摊了。妈妈问我:“下一个端午节还卖吗?”我点了点头,坚决地说:“卖!”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端午节,真是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篇二:端午情思】

小时爱吃粽子,只图它的香甜可口,玲珑别致。

现在爱吃粽子,则更多出于怀念,怀念那位千年前,在浮尘乱世中投入汩罗的古人——屈原。

关于屈原,先前只知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曾著有《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后来,一首唐代文秀的《端午》,使得我更想了解这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诗人空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针上,他主张与强秦对抗,眼光远大。而楚怀王贪利受骗,楚襄王畏怯受协,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确主张。到了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万念俱灰,仰天长叹,投入了滚滚激流,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乐章。

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都十分哀痛,划起船只,来回地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食物,投入江里,说是让鱼都吃饱了,就不会再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但又害怕饭团被龙所食,便又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人们纷纷效仿,此风流传至今,发展成了粽子。

汩罗江水静静流淌,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屈原,他那一腔的爱国情,却只能在凄凉无奈中化作两行辛酸泪。屈原虽死,他的诗作流芳千古,但任时间飞逝,也带不走他留下的《离骚》,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屈原虽死,他的爱国情怀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那“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长叹,曾让多少人的脸上滑过冰凉的泪滴。

子规鸟,相传乃屈原的妹妹所化,每年端午,此鸟便叫“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节,祭祀屈原。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我们的祖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江南北蒸蒸日上,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我中华神舟这一巨龙已然腾飞,香港澳门投入了祖国的怀抱。“神舟系列号飞船”上天,实现了国人的梦想。申奥成功,使我们国家作为奥运的东道主,向世界展现神舟风采,这不正是屈原当初想要建立的人间仙国吗?

我们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崇高品德和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魅力,景仰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敬佩他以身殉国的壮举,让我们时刻用行动来弘扬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篇三:过端午】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又到了每年一度的五月五端午节了,正如这诗所写,在端午节必定少不了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这些民俗活动。

快到端午的前几天,已有许多亲朋好友送来粽子,一袋一袋的,都快把冰箱塞满了。若还有别人来送,我一定会笑着说:“天天送粽子,都快把我吃成个粽子喽!”奶奶也亲手包了几个粽子送给我,还一边祝愿我:“学习进步,好事接粽(踵)而来!”我乐呵呵也收下了奶奶的祝愿,希望真能像奶奶所说的那样!

提到端午节,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赛龙舟这个传统项目。离我家最近的南塘桥的河岸里,也将举行划龙舟比赛。到了正式比赛的那天,在家中的我,隔着大老远就听见了划龙舟时敲锣打鼓的响声了。

接着,我和妈妈就被这响声吸引去观看比赛了,我俩是步行过去的,只听见那声音越来越响,朝着我们慢慢逼近。到了那儿,才发现桥两边的人已经成群结队地拥挤在一起,汇成了人的海洋。只见一个小孩子正爬在他爸爸的肩膀上,兴奋地指着河面说:“爸爸,快看快看,赛龙舟呀!”我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穿梭,好不容易挤到一个空隙中去观看。

龙舟上的一个个队员穿着各自队的队服,有红的、白的、紫的、蓝色的各种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亮眼鲜艳,更为南塘河的美景添色不少。划手们个个都身强力壮,龙其是那手臂显得特别有力。瞧!有两支队伍划船的速度一直不相上下,浙浙地由慢变快,站在船中间的鼓手,在不停地用力地敲着鼓,鼓舞着整支队伍的士气。划手们听着鼓声,双手紧紧地握着桨,身子向前一倾,手再使劲地朝后一拨,于是身后拨开了一道道水花。水花又飞溅到他们的身上,看上去气势磅礴、壮观极了。每一支队的每个人动作都那么有规律,那么地整齐如一。他们异口同声地喊着“嘿哟……嘿哟……嘿哟……”声音气壮山河,响彻整个南塘河的两岸。旗手们也不时地挥舞着彩旗,增强气势,随着两支队伍的你追我赶着中,也离我们愈来愈远……原来我们都全神贯注在这气势上,早已不在意哪方输赢了。

美味的粽子、激烈的赛龙舟,让我们感受到端午节热闹非凡的景象。

【篇四:端午大游园】

今天,迎来了一个伟大的节日——端午节。我说它伟大,是因为两点:一是屈原为祖国献身;二是因为放三天假(呵呵)。在这之前,我们港湾小学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活动:端午节之游园会。

现在,我给大家分享我在这次活动中的三件事情。

首先是包粽子。下午一到校,我就看到我们班的三位家长义工捧着大盆小盆的材料放在门口。一开始,老师先让我们组去洗手。我们组个个都是吃货,都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去洗手间,再跑回班级。接着,老师给我们一人一片粽叶,现场学现场做,第一步是把粽叶折成一个漏斗,下面底盘封紧,接着把米放到那个“漏斗”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然后再把粽叶包起来,成一个三角体,最后勇草绳捆起来。我费了九牛二虎外加“二熊“”之力才勉强包好一个有点畸形的粽子!

然后就是用毛笔写出“端午思先贤”这五个字。写字过程中,我们班出现了许多高手,有的写得潇洒大气的,有的写得“龙飞凤舞”,也有写错字的,我就是其中一位。我在写“思”的时候,可能“吃错药”了,把“思”写成了“先”,怎么办呢?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这个习俗,并且大多数人会在端午节之前就吃,于是,我就写下了“端午‘先吃粽’”这段话。谢老师检查的时候,看到了我写的,然后就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可能有些同学觉得谢老师也“吃错药”了,也跟着在那里傻傻大笑。

最后就是我们做“艾包”。我悠闲自在的,不紧不慢地做。先按折痕,这时,一位不知名的家长义工可能出于手痒痒了,或出于好意,或者看着我可爱,就挨着我旁边坐了下来,和我一起做。有这位家长在,我简直快了四倍,简直就像作“作弊”啊,所以,我是全班第一个做玩的。

当老师宣布端午节游园会结束后,我还在回味游园会呢,由于太认真,以至于老师说啥都没听见。当看到全班收拾书包时,我才醒过神来。我想改编老舍的一句话表达我的心情:游园情深何忍别,港湾斜阳话端午。

【篇五:我们家的端午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早上,我被天猫精灵朗诵的《离骚》叫醒了。哇,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一早,妈妈从菜场里买回了艾草,做成剑的样子,挂在门上,散发出阵阵清香。我的早餐是粽子和咸鸭蛋,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中午,只见大厨妈妈精心准备的糖醋黄瓜、酱爆黄蟮,流着黄油的咸蛋黄粉墨登场!爸爸拿出了“心头好”——雄黄酒。我边吃边说:“我们来端午知识问答吧!”我一连问了3个关于屈原的问题,妈妈和爸爸双双答对。

我心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汨罗江边赛龙舟、包粽子?可曾在家里吃五黄、点雄黄辟邪?我们长辈的一些记忆,已经成为了我们最爱听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说的传承吧!

【篇六:粽情端午】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日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是啊,这是我们熟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不由得想到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更会想到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楚怀王的一位大臣,他刚正不阿、忧国忧民、但却怀才不遇,遭到谗臣排挤,在国家遭受侵略之时不能报效国家,五月五日,愤然投江自尽,百姓为了纪念他,开始在这天赛龙舟、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这天,我要跟着姥姥学包粽子,首先先把粽子叶洗干净,用水浸泡几小时,把江米、蜜饯、红豆作馅,用水煮一下准备作粽子馅。姥姥首先把粽叶一折,做成一个三角窝形,再放入粽子馅,用剩下的叶子封口,包好了用绳子一捆,便完成了。我也开始做了,我听姥姥的意见挑选了两个宽大的粽叶,一叠、一放、一捆,我轻轻捏了一下粽子,咦,为什么一捏就瘪了?仔细一看下面是漏的,只能再返返工了,我尽量磨合,使劲一摁,终于漏口消失了,带着愉悦而又紧张的心情,我完成了我的第一个粽子,再包下一个就顺利多了,真是熟能生巧啊。

这个端午节在劳动中度过,我心中很满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