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相关作文

【篇一:王二小教给我中国精神】

老师常教导我们要发扬中国精神,但中国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一直不太明白。是王二小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有一天,敌人扫荡,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我们可怜的小英雄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鲜血。染红了那块大石头,染红了周围的草地,也染红了蓝蓝的天空。风儿为他哭泣,小鸟为他哀鸣。当八路军叔叔轻轻地把他抱起,呼唤他的名字的时候,我们的二小再也不能睁开眼睛看一看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王二小壮烈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流传。那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王二小离我们远去,但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国精神却会永远指引我们向前进!我爱王二小,我爱中国精神!

看看王二小,想想我自己,实在好一个惭愧了得。王二小,吃苦耐劳,死且无惧无畏;而我呢,生活的些许困难就令我烦心苦恼不已。就说作业吧,老爸总是强调我好好写字。坚持工整地写字多难啊,作业又那么多,非把手给写痛了不可。于是我总是阳奉阴违,时好时坏,待到老爸下狠心收拾我的时候又稍稍注意一下。久而久之,那字就似坐着过山车。再说坐姿吧,老师总夸我聪明,反应快,就是坐姿不端正。我也知道啊,可是总直直地坐着该有多累,何况课还那么多。偶尔,趴一趴桌子也无伤大雅嘛。长此以往,我便得了“软骨虫”的丑名了。再看看家务活,其实我也会做一些,可是一旦有妈妈在,我便偷空溜边,三十六计走为上了。为此,妈妈可没少恨铁不成钢地批评我。可是,做事多辛苦,哪有轻松看电视那么惬意?如此说来,我的劣迹真是数不胜数啊。我也下决心改正过,可总是没坚持两天又故态复萌。

可是,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告诉我:人是总得要有点精神的,不然一事无成。他平时就勤劳刻苦,立志要为人民服务。终于用自己的生命和献血为自己的志向做出最好的诠释。“人不怕笨,不怕懒,就怕没骨气,没精神。”老师的话又在耳边回响。王二小,我记住了你告诉我的:人要有点精神!这应该也是千年流传的中国精神吧。爸爸妈妈,老师们,同学们,拭目以待,看我打起精神!

【篇二:为那位叔叔喝彩】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话题,老人摔倒是扶还是不扶?这个话题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对此,以我的亲身经历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天傍晚,放学了,我背起书包往家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可不想被淋成落汤鸡,便躲进了一家商场避雨,打算雨停了再走,当雨渐渐变小的时候,这时路边的一幕引起我的注意,有一位老奶奶昏迷在路边,满头银丝在雨水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无助,看样子已经昏迷了很久,但是没有一个人把老奶奶扶起来,没有一个为老奶奶打伞,他们有的假装没看见自顾自的走了,有的站在一旁窃窃私语,有的在一边围观,这让我想起了网上流传的那个话题,难道只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他们停下脚步,不去帮助这个无助的老奶奶吗?这也真的太离谱了吧,真的没人扶?我准备去看个究竟时,一个身影进入了我的眼帘,一位叔叔拨打完电话后,把老奶奶放平到没有雨水的地方,边胸部按压,边人工呼吸,全神贯注的抢救老奶奶,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奶奶渐渐的有了知觉,这时救护车呼啸而来,停在了老奶奶的身边,护士阿姨小心的把老奶奶推上了救护车向医院驶去。这位叔叔却默默离开了,甚至没有来得及听到一声谢谢,这一幕,让站在一旁的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美好风景线。

事后,我的新闻上再次看到了这位叔叔,原来这位叔叔是一名医生,在受到记者采访,问扶不扶这个问题时,他笑了笑,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只看到老奶奶情况很危急,再延迟一会儿就会有生命危险,只想这救人了,毕竟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嘛!”在这看似平凡的话语中,让我体会到了不平凡的事,当别人还在考虑扶不扶时,那位叔叔已经挺身而出,救活了一条人命,你说那个值呢?

帮助别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它绝对不是坏事,而是你是否愿意去做,那位叔叔已经为我们大家做了表率,我们应该为他喝彩!

【篇三:笑对苦痛】

人是趋利避害性的动物,人们总是追求享受与欢乐,厌弃失败与痛苦,然而,痛苦的力量却往往比欢乐大得多。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不朽的绝唱。”痛苦带给人的东西比欢乐要多得多。文革时期,一大批文人被划为“走资派”,他们被分配到边远地区,干尽了脏活苦活累活,还要挨批斗、游街,他们的身心所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正是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巴金的《忆萧珊》读起来至今让人潸然泪下,而他的《随想录》也被评为散文中的典范。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痛苦是我灵感的源泉。”中国作家曹文轩凭借描绘童年的痛苦的文学作品而获安徒生奖。正是痛苦成就了他们,痛苦使他们的作品更有深度。

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不具备完整的人格。未经历过低谷时期的痛苦,就不能领悟到处在巅峰时的欢乐。未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就无法取到真经,也无法领悟真谛。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可谓历尽了磨难,爱情上的痛苦、身体上的痛苦、事业上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他也曾彷徨过,失落过,但他并没有被痛苦击倒。后来,他竞选总统成功,迈向了人生的顶峰,并且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正是痛苦成就了他。

经历痛苦使人更加成熟。年少的时光就是晃,用大把时间去彷徨,只用几个瞬间成长。经历痛苦使人迅速地成长。南唐后主李煜出身皇族,生活优越,他早年的作品多是描写皇宫生活,但这些作品流传不广。后来,经历了国破之痛后,他迅速地迈向成熟,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大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如果李煜没有经历亡国之痛,恐怕他永远也成熟不了,他永远写不出流传千古的《虞美人》。痛苦使他成熟,痛苦成就了李煜。

生活中难免遇到痛苦,请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小烦恼没什么大不了,请扬起你的嘴角,笑对痛苦。

【篇四:汉字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汉字文化最具特色,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化发展及流传都在汉字中有所体现。

汉字是中国人的五大发明之一。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汉语文化也是重要的文化事项,记录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朝朝代代的大小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图像演变成一撇一捺的汉字体,这中间的蕴含着多少历代文人留下的精髓的美丽。汉字虽然和其它古老的文字一样,都经过图文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而他却与其他古老文字不同,那些古文字在演变过程中有的停止使用而丧失了生命,有的变成了拼音文字,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来文字取代。唯有汉字,从未间断地被使用到了今天,并一定会在数千年以后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文化特点。

然而,在古诗词中。更能感受到汉字的美。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会想到清高的人将人格以及隐逸的生活;读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能感受到他的思想之情和淡淡忧伤;读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就会想到梅花的坚韧性格;读《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就会想到孤单坚强,不畏逆境的精神。字字句句间都流露着中国文化的特色之处。是个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最高成就,当然也是汉字文化成就的代表。

汉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一份遗产。作为汉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了解汉字,把汉字当作真正的中华民族的瑰宝来传承,为汉字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篇五:不灭的灯火】

在历史的深处,总有一盏灯在不停地燃烧。那盏灯照亮了历史延续的方向,让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从那源源不断的灯火中汲取营养。

这灯火,是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从《礼记》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再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都是一盏盏灯火,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回首“家国情怀”这四个字,我们似乎仍能寻觅到历史的影子。而这一切,皆开始于最初的爱国恋家情怀。这盏灯火流传至今,从未间断。

这灯火,是不同流俗的高尚德行。古有孔子携玉扬五德的仁义礼智信,今有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美德似乎总是人们心中对人极高的评价和不断努力的目标。中华美德源远流长,星汉灿烂,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教化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人们心中开花结果。古人强调人贵务本,即“世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善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真为本”,强调的是重人、修德、行善、守诚的重要性。这即是中华美德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树新风化新人的价值引领。在历史长河中,这灯火从未间断,依旧生生不息地释放自己的活力。

这灯火,是流传千年经典名篇。《诗经》里对爱与和平的呼唤和赞美,成为诗歌河流中泛起的绝美的浪花;老庄哲学成为我们在黑暗社会中洁身自好的精神食粮;建安文学的“苍凉慷慨”奠定了建安风骨的坚实基础;大谢、小谢的山水田园,开启了人们对自然的深情相拥。正是这些流传的经典,我们的精神花园才能阳光普照,百花盛开。虽然有些经典已经流失,但从经典背后我们看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人性的张扬。这灯火历经沧桑却依然迸发着自己的力量,在历史长河中激荡。

无论是情怀、美德还是经典,它们都源于文化却又成就了文化。它们在引领我们方向的同时,也在默默地照耀我们,给予我们温暖与光芒。而对于我们,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应不负过去、展望未来,继续传承并创造这亘古不灭的灯火。

【篇六:都是骄傲惹的祸】

【都是骄傲惹的祸】

林芯朵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一直刻在我的心中。我很想渡过这条河,可是我怎么也渡不过这条河。骄傲就像影子一样跟着我,我怎么都甩不掉这个影子。

有一次,我们要进行一次语文考试,我心里想:语文是我的强项,我最拿手的就是语文考试了,我一定要考一百分。我把要语文考试的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马上给了我一张语文试卷让我认认真真地写,嘱咐我题目一定要读清楚,错别字不能太多,一定要仔仔细细地写。我说:“知道了,妈妈!”我心里觉得妈妈真烦,我语文肯定是第一的,还让我做试卷,可是我害怕妈妈会骂我,所以我没说。

到了考试那天,妈妈早上早早地起床叫我看语文书,我一点儿都不想看。考试的试卷前面没提我都会做,可是最后一题我不会做,我只好空着了。最后语文只考了九十九分,我闷闷不乐,从此我再也不骄傲了。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直刻在我的心里,小朋友们,你们一定不要像我一样骄傲哦!

【都是好奇惹的祸】

程昱宣

好奇心人人都有,俗话说的好,“好奇心害死猫”,这句话果然名不虚传,流传至今。这不是,因为我好奇而惹了祸。

我们学校后面有一条河,大家都说里面有背上长着青苔的千年老乌龟,我听了立马跑到小河边,小心翼翼地翻过栏杆,想去看看到底有没有老乌龟。结果被志愿者看见了,说:“小同学你出来!请把你的名字写出来。”我心急如焚,写下了名字,他又说了一句:“我当志愿者这么多次以来从没见过你这样的人。”旁边的同学听了差点笑破肚皮,后来老师也知道了这件事,我被批评了,还罚扫了一个星期的地。不过我不到黄河心不死,在一节体育课上,我又想去看看到底有没有老乌龟,结果不小心滑倒了,鞋子都湿了。都是好奇心惹的祸,害得我又要挨骂了。我终于知道“好奇心害死猫”为什么能流传到今天了。

好奇心虽然要有但也要注意安全,不能因为好奇心而闯出大祸,人不能有太强的好奇心。

【都是电脑惹的祸】

文汝楠

小兔是一个爱学习,学习成绩好的小女孩。她活泼可爱,是全班同学的骄傲。

一天,小兔看见她的表姐兔妮在玩电脑,瞧了瞧,觉得很好玩,也跟着去玩了。很快,小兔迷上了电脑,他吵嚷着要爸爸妈妈跟他买一台电脑。因为小兔成绩好,兔爸爸跟小兔买了一台电脑,小兔的成绩慢慢下降,期中考试他考得很差。兔爸爸很生气,把小兔的电脑卖了。小兔很伤心,他决定认真学习,不看电脑,不看手机。小兔的成绩越来越好,慢慢的,他又是全班成绩好的第一名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了:学习要认真,不要玩手机、玩电脑,不能像小兔这样。

【篇七:诚信点亮生活】

家风,是指家庭或者家族流传下来的家庭作风和处事风尚。它是经前人教导、后人遵循、代代沿袭,凝古纳新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礼记》也曾提到:“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家风是很重要的,只有通过家风,家规,家庭教育,把好的思想和观念流传后代,传递到社会,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

在我生活的这个环境也处处体现着这一点,就拿我的邻居家来说吧。我家的邻居是一家三口,他们有一个儿子,和我同龄。叔叔阿姨从小对他的家教就很严,因此,他的教养是很高的,周围的人家总是会夸他。由于从小我就和他一起玩,他们家的家规我也懂得不少。

“一言九鼎重千秋。”叔叔阿姨家的第一条家规便是“诚信至诚”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最基本的信任,那就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小时候,我和其他孩子一样,调皮捣蛋,古灵精怪。总会惹得大人们哭笑不得,也因此常常被训斥。这种事当然是越少被大人知道越好啦,所以我总会“耍一些小聪明”。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只鸟儿,养了很久了,深得家里人的喜爱,当然也包括我,心里早就被这只小动物磨得痒痒的,一次实在忍不住了,我便打开了笼子,把小鸟放出来玩,小小的鸟儿捧在手中,绒绒的,暖暖的,一遍一遍理着它的羽毛,正当我欣喜时,小鸟突然扑腾两下翅膀,我一惊,正发愣之际,手中的鸟儿已不知去向。当时心中一片茫然,懊悔和不安占据在了我的心里,但同时也暗暗庆幸——还好没人看见。但现实是残酷的。当得知鸟儿不见了,妈妈一下子就“找上门来”,我只好从实招来,被批评了一顿。一打听,才知道我那时被邻居的小孩看见了,妈妈问他时,他就说了出来。我知道了心中暗暗愤恨——都是朋友,都不帮忙照应一下!……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他并没错,他只是不想欺骗别人……

当然做人也不只要有诚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是很重要。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睿智虔诚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来培养品德的。过分追求享乐、怠惰散漫,就无法振作精神:骄傲自满、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情操。不重视自我完善,缺乏道德品格,意志就得不到应有的锤炼,最终就会无以立身……

好家风还有许多,“有好家风的人”也仍不少,它们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人生的道路;像一滴水,让一滴滴的水汇成一条小溪;好家风也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过去的的道路……

【篇八:在页码间聆听中华之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华之声就在这滚滚波涛中跌宕起伏,汹涌着多少人的赞美与期待;青丝与如雪白发间夹杂的更是时代的变迁,即使哀叹也无法扼住岁月的脚步。

即便如此,中华之声却未曾消逝,它来自华夏博美的文化,流转于每个角落;它的歌者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代代相传,世世流芳。而今天,我们也成为它的歌者,从书籍中领略中华那迷人之处。

还记得曹文轩小说《草房子》中那雨夜里赤脚寻鸭的杜小康,即使脚痛血流也勇敢前行,为的是自己家里的生计,他那不大的背影后是经历过家族兴衰的坚强,而这份坚强使得他默默在孤独中与父亲和鸭子们成长,可以说杜小康就是“穷人孩子早当家”这一经典形象。再如《边城》《骆驼祥子》《红高粱》等小说,都烙有“中华的印子”,流传着那具有淡淡忧伤,但却有浓浓烟火味的、有无法言说的痛楚、但也有振奋人心的坚强乐观的中华之声。

可以说,是这烟火人间创造并传承了中华之声,又由这一字一句、一撇一捺记载、讲述着中华的故事,中华之声得以流传至今。

我们或许没有杜小康一样沉重的时代背景,但我们可以拥有他那与命运搏斗的中华精神,从字里行间感悟并在生活中实践,这便是我们作为歌者将中华之声流传的方式之一。

每一个汉字,每一个华人都汇成华夏文化那宏壮磅礴的瀑布。我们寻找中华之美,我们将歌颂写在纸上,我们高声读着中华的故事,我们用真情咏出中华之声。

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尽管无法将近五千年的文化一一歌颂,但我们可以尽己所能地用心聆听中华之声,夹着页码间翻动的沙沙声,将感动与赞美留在心间。

【篇九:我的烦恼】

“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是呀,这几天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总让我心烦意乱。也许是学习,也许是友谊,也许是其它事情。我多想抛开这些无谓的烦恼,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脚就飞快地变大,一年要换五、六双鞋子。听到“买鞋子”这三个字,不但妈妈头疼,我也非常地烦恼。

每次买鞋子,我和妈妈就“东奔西跑”,累得要半死。商场几乎被我们给转遍了,可是每个卖鞋子的老板、老板娘都不耐烦地说着一句句同样的话:“没了,卖完了!”唉,你说我们头不头疼。

最令人生气的一次是我和妈妈走进一家鞋店,有一双鞋子我和妈妈都看中了,就问那个老板这双鞋子多少钱,可那个老板不但不告诉我们,还把我们当作透明人一样,不理不睬。那时我想:你开这个店,无非是想要顾客临门,来买你的东西。想到这儿,我就一声不响。妈妈让我试鞋子,我就试鞋子,可那个老板就坐在那里,一边看报纸,一边磕瓜子,一句话也不说。我们气冲冲地走出这家店。我感觉我们都要被气炸了。

我长大以后,一定要设计一双鞋子。这双鞋子虽然外表普通,可是却与别的鞋子不同。我的这双鞋子能变大变小,无论你的脚有多大,它都能根据你的脚来调整大小;它还能变出许多对别人有益的东西。那时候,我的鞋子就能流传到国际市场,肯定能闻名全世界,减少人们的烦恼。

我想,到了那个时候,我就再也不会有买鞋子烦恼了。

【篇十:《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经典咏流传》是继《中国诗词大会》后,央视的又一巨制,将古诗词与现代乐曲结合,声图并茂,淋漓尽致的将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又一次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这首诗采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请,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

王迅、王恒屹父子两人将一首耳熟能详的《咏鹅》用欢快的曲调表达出来,稚嫩的童声,惟妙惟肖的表演,瞬间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经典咏流传》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被传承的一定是经典的,而传承者更是最美的,每一位传承人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首首佳作,让我们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感谢编导和所有参与节目制作的人,他们用匠心精神鼓舞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最好的自己。(指导教师:郭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