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相关作文

【篇一:高校开学第一课校长讲话稿】

亲爱的新同学们、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贵州大学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本科生军训动员大会。

对于一所大学来讲,一年之中有两个仪式格外的重要,一个是开学典礼,一个是毕业典礼。栀子花开的6月我送走了让我骄傲的毕业生们。此时此刻,我又迎来了怀揣着大学梦想的新同学们。

你们的校长“强哥”,以无比喜悦的心情,代表全校6万余名师生员工和遍布全世界的30余万校友,向刚刚升入贵州大学,将要用智慧和勤奋点亮生命旅程的新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与热烈的欢迎!

向培育你们健康成长的家长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借此机会,我也要向20xx级学生军训师的全体参训教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每年的9月,无数张新的面孔带给这个百年学府新的活力新的朝气,浓浓秋意下的贵州大学校园满是新的收获、新的希望。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骄傲的是你们选择了贵大,我自豪的是你们成为了贵大人。

“贵大人”是有如徐采栋院士、博鳌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ze:initial;background-repeat:initial;background-attachment:initial;background-origin:initial;background-clip:initial;">党组书记叶小文、肖序常院士、周卫健院士等杰出的人,“贵大人”是有如被誉为“人民的`好法官”蒋庆这样勇敢的人,“贵大人”是有如你们这样有梦想有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一代贵大人。今天,作为你们的校长,我在这里给亲爱的同学们上第一课——“我们为什么上大学?”

一、大学,是青春的历练

大学对于你们来说它是什么,也许在你心里大学是青春飞扬的舞场,也许大学是智慧的殿堂。我认为,大学是青春的历练,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踏入象牙塔,我们跟昨天挥手再见,中学时代的稚气与浮躁将一一褪去;从大一到大四,从求知到生活,从迷茫到坚定,唯有在大学的一年年一月月一日日的磨砺中,才能真正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你也许会抱怨住在八人间的拥挤和潮湿,你也许会抱怨军训操场上那炎炎烈日和汗流满面;你也许会因背井离乡思念亲人感到莫名的孤独与寂寞,……,不要悲伤,不要惧怕,生活与学习中的苦与难,苦不了贵大人,难不倒贵大人,我们要面对艰难、承受艰难,因为年青没有什么不可以。

二、大学,是爱的付出

同学们,你们没考上清华、北大、浙大这样的名校,不必沮丧。我看到的是,不少在人生第一次考试(高考)胜出的学生都止步于名牌大学,不少普通大学的学生却非常努力,在人生的第二次考试胜出了。

大学四年,你努力,你付出,是因为你爱着你所追求的梦想,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应该爱自己的专业,就要如同爱自己的生命、爱自己的亲人一样;你如果做到了,我可以肯定,你们的收获将会不比北大清华浙大的学生少些许,甚至你们会比他们更强!专业知识是可贵的,专业知识也是你们踏入社会适应社会的武器。大学学习不像中学,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厚积薄发,我们不能天天变,更需以不变应万变,这是自信的冷静,但你们必须进取,更好地应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知识更迭。大学的学习要有思考,要触动心灵,要能鼓舞ze:initial;background-repeat:initial;background-attachment:initial;background-origin:initial;background-clip:initial;">精神,这样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因为爱自己所学,所以付出;因为付出了,你们必须更爱!

三、大学,是人生情谊的凝聚

有人说这个提法很老套,而我认为在当下这个时期,但凡是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心智成熟的大学生,都会认可大学同窗四年的同学之情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完善的人,健全的人,不仅仅是有知识的人,还应是对自然对人对事,都有感悟的人,更是重情的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学友谊是人间最真诚的情感,是人性最质朴的交流,这是一个人值得追忆一生的美好。“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同窗数载,回忆大学的场景,笑过哭过爱过怨过,多么的弥足珍贵!

【篇二:春日之歌】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花儿们重新盛开,妆点着大地。正是踏青的好时候,我与爸爸一起来到了院士公园观赏郁金香。

走进公园,放眼望去,一片姹紫嫣红,不管是树旁,草坪上,河堤旁,到处都开满了各种颜色的郁金香。有金黄的,火红的,雪白的,粉色的,还有深紫的。它们像娇羞的小女孩一样,含苞待放;有的像花枝招展的美人,朱唇绛衣,仪态万千;还有的像亮彤彤的小灯笼,通体火红,含着苞,中间隐约露出一点亮光。我们都看呆了,纷纷拿出相机,定格这美丽的画面。

慢慢地,观赏郁金香的人多了起来。其中不乏像我与爸爸这样前来采风的摄影爱好者,但更多的是合家老小,趁着花开时节前来春游。瞧,一个小姑娘正扶着奶奶,向她指着那一簇簇五彩缤纷的郁金香,而奶奶欣慰地笑着;两个小朋友在花丛中玩着捉迷藏,“你捉不住我的!”“这局我一定要捉到你!”……他们的欢笑声似乎有魔法,把周围所有人的心都勾得活跃了起来。上午的院士公园,同样有着许多前来野餐的人。

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小宝宝,正在教他们怎么搭设吊床,两个小鬼灵精很快学会了搭吊床,但一眨眼功夫,又在玩闹中把它弄倒了。草坪上,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姑娘正在放风筝。她笑着往草坪的另一边跑,手上一边摇着风筝线,那只燕子形状的风筝就像真燕子一样,飘飘忽忽地飞上了蓝天,引来一片赞叹……

在春天的院士公园里,花朵,人们,互相交映,感受着春意,同时也带来了春意。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谱写了一曲春日的乐章!

【篇三:八年级作文】

我就读于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昌乐一中是山东省重点中学,各地对它的赞扬有很多,也给他去了很多名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百家特色学校……这对我们的学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们对昌一感到自豪,我们为我们是一中人感到自豪,但是,在我心里,昌一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我永远深爱的地方。

从西门走进一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翰院。这座古朴优雅的古老建筑,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诉说着昌一悠久的历史——这座1983年建立于抗战时期的学校,饱受了多少沧桑与巨变,熬过了多少艰难与打击,从衣着小小的四合院,反战成为现在的占地400亩的大学园!沿着院士路往东走,刘以训等院士的雕像出现在眼前。这些一中著名的老校友艰苦求学、为国争光的古诗时时刻刻无不激励着我们新一届的一中人纷纷向上。往北走,大成路的两侧,是高中部的学哥学姐们为即将到来的高考、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地方,周在这儿,你能感受的浓浓的.书卷气和他们勤奋努力的精神。

向西走,便踏上了弘德路。沿着弘德路向南走,就到了行知楼。行知楼是我们初中部上艺术社团的地方,那里面还有阅览室。在阅览室里,问问数的清香,静静的翻开一本好书阅读,这是一种享受。

沿着卓越路向东走,英才楼就在眼前。这是初一初二的教学楼,我们每天都在这里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微课助学、在线测学等十大环节进行高先学习,享受知识的滋润与熏陶,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有意义。

这就是我的一中,是数千学子实现梦想的地方。

这就是我的一中,是一所我永远深爱的学校。

【篇四:高校开学第一课校长讲话稿】

亲爱的新同学们、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贵州大学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本科生动员大会。

对于一所大学来讲,一年之中有两个仪式格外的重要,一个是开学典礼,一个是毕业典礼。栀子花开的6月我送走了让我骄傲的毕业生们。此时此刻,我又迎来了怀揣着大学梦想的新同学们。

你们的校长“强哥”,以无比喜悦的心情,代表全校6万余名师生员工和遍布全世界的30余万校友,向刚刚升入贵州大学,将要用智慧和勤奋点亮生命旅程的新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与热烈的欢迎!

向培育你们健康成长的家长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借此机会,我也要向20xx级学生军训师的全体参训教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每年的9月,无数张新的面孔带给这个百年学府新的活力新的朝气,浓浓秋意下的贵州大学校园满是新的收获、新的希望。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骄傲的是你们选择了贵大,我自豪的是你们成为了贵大人。

“贵大人”是有如徐采栋院士、博鳌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肖序常院士、周卫健院士等杰出的人,“贵大人”是有如被誉为“人民的好法官”蒋庆这样勇敢的人,“贵大人”是有如你们这样有梦想有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一代贵大人。今天,作为你们的校长,我在这里给亲爱的同学们上第一课?“我们为什么上大学?”

一、大学,是青春的历练

大学对于你们来说它是什么,也许在你心里大学是青春飞扬的舞场,也许大学是智慧的殿堂。我认为,大学是青春的历练,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踏入象牙塔,我们跟昨天挥手再见,中学时代的稚气与浮躁将一一褪去;从大一到大四,从求知到生活,从迷茫到坚定,唯有在大学的一年年一月月一日日的磨砺中,才能真正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你也许会抱怨住在八人间的拥挤和潮湿,你也许会抱怨军训操场上那炎炎烈日和汗流满面;你也许会因背井离乡思念亲人感到莫名的孤独与寂寞,……,不要悲伤,不要惧怕,生活与学习中的苦与难,苦不了贵大人,难不倒贵大人,我们要面对艰难、承受艰难,因为年青没有什么不可以。

二、大学,是爱的付出

同学们,你们没考上清华、北大、浙大这样的名校,不必沮丧。

我看到的`是,不少在人生第一次考试(高考)胜出的学生都止步于名牌大学,不少普通大学的学生却非常努力,在人生的第二次考试胜出了。

大学四年,你努力,你付出,是因为你爱着你所追求的梦想,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应该爱自己的专业,就要如同爱自己的生命、爱自己的亲人一样;你如果做到了,我可以肯定,你们的收获将会不比北大清华浙大的学生少些许,甚至你们会比他们更强!专业知识是可贵的,专业知识也是你们踏入社会适应社会的武器。大学学习不像中学,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厚积薄发,我们不能天天变,更需以不变应万变,这是自信的冷静,但你们必须进取,更好地应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知识更迭。大学的学习要有思考,要触动心灵,要能鼓舞精神,这样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因为爱自己所学,所以付出;因为付出了,你们必须更爱!

三、大学,是人生情谊的凝聚

有人说这个提法很老套,而我认为在当下这个时期,但凡是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心智成熟的大学生,都会认可大学同窗四年的同学之情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完善的人,健全的人,不仅仅是有知识的人,还应是对自然对人对事,都有感悟的人,更是重情的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学友谊是人间最真诚的情感,是人性最质朴的交流,这是一个人值得追忆一生的美好。“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同窗数载,回忆大学的场景,笑过哭过爱过怨过,多么的弥足珍贵!

谢谢大家!

【篇五:敬畏生命】

当我还在回忆这学期关于“生命”的精彩瞬间时,无意间却发现手机上已被“新型肺炎”刷屏,后来看着每天疫情病例更新的过百、过千数据时,不禁对“生命”产生了思考……

敬畏生命!面对那些被病毒感染隔离的病人,他们身体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心理上承受着被隔离不能见家人、不知道外界如何,每天猜测担心的恐惧,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防护措施,减少病毒传染。

敬畏生命!中科院院士钟南山,这位84岁的老人家在疫情第一时间向全国人民提出不要去武汉,但他却义无反顾的奔赴武汉防疫的前线,看到网络上的一张照片,只见钟南山院士在高铁上微闭着双眼,已累的昏昏欲睡,但他用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他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一个大有利于人民的人”啊!感谢钟南山!

此次“新型肺炎”,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拾慧语文)

【篇六:最美逆行者】

这个寒假,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寒假,因为爆发了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

在这个由人人自危到全民众志成城抗疫的“战役”中,是谁在力挽狂澜呢?

——是83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是他提倡大家在抗疫期间不去武汉、不出武汉,他却亲赴抗疫一线,疲惫不堪的他在火车上睡着了。

——是72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为了研制抗新冠的疫苗,她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脸上印满了疲惫与艰辛。

——是无数为了抗疫而奋不顾身的医生护士们,他们义无反顾,不畏困难,毅然决然地坚守在第一线,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多名医生和护士为了人民的健康牺牲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是无数为了抗疫而努力工作的人们,他们或是警察,风里雨里守好雄关,严防死守;他们或是清洁员,在医院里跑上跑下而累晕在地;他们或是餐馆老板,为了让白衣天使们吃上一口热饭,不辞辛苦、不求回报地供应伙食;他们或是司机,为了多救一个生命而不顾自己的安危……

“有战必回”是坚守一线、保家卫国的爱国信念,“不计回报”是高风亮节、仁爱天下的决心。他们是最值得敬佩的人,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篇七: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武汉,这种被称为“武汉肺炎”的怪病迅速向全国各地快速散播,我的家乡温州也成了疫情的重灾区。武汉肺炎引起了国务院乃至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现在,每天的疫情情况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民的心。

疫情无情人有情。危机当前,从各个城市汇集而来的专家、医生、护士们,他们主动请缨,纷纷写下请战书,按下手印,含泪与家人道别,背负使命前往武汉。病房里,医护人员们不分白昼,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细心照顾着每一位肺炎病患者。工作桌上的一份份中餐已经冷了,但是还没被动过,因为医护人员们一方面是太忙了,一方面因为防护服数量实在有限,他们不舍得脱下呀。而当他们摘掉口罩和护目镜,脱掉防护服的那一刻,我们会发现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上满是深陷的压痕,发红发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面内衫已经湿透。

疫情中,还有两位我们不得不提年岁已高的院士。其中一位是已经84岁,众所周知的钟南山院士。他曾参与过2003年非典疫情抗击,现如今他又加入到了武汉肺炎这场抗击战中。网上那张他在高铁上工作间歇闭眼休息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年岁高却仍拖着疲惫的身躯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令人敬佩!还有一位是73岁的李兰娟院士,她也是位传染病学家,与钟南山院士相同的是她也曾对抗击“非典”做出过贡献。这次武汉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夜以继日地带领团队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夜色渐暗,夜幕刚刚降临,温州城区的大街小巷几乎空荡无人,路上只有零零星星来往的车辆,原本繁华的商贸街所有的商铺都店门紧闭。

武汉肺炎的突发,使得2020年的这个新年大家过的与众不同,少了热闹喧哗,少了聚餐宴会,少了走亲访友。为了减少传染,大家都自觉大门不出,隔离在家。

病毒被隔离,爱和温情还在传递。相信有那么多专家那么多医护人员还有默默无闻奋战在一线英雄们的努力与汗水,我们终将战胜可恶的病毒。

加油!温州!

加油!武汉!

加油!我们的国!

【篇八:我爱你,美丽的家乡】

点赞不是微信的“专利”,我要为我的家乡点赞。

走在家乡平坦笔直的柏油马路上,路旁树木整齐地矗立着,鲜花怒放、百鸟争鸣,这就是我的家乡,被称为“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的云南。

提起以前的家乡,那可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连出门在外,别人会投来异样的目光。以前,广大农村住的多数是土基瓦房,走的是黄灰漫天的土路;城镇的大街上也是脏、乱、差,风一来垃圾都能飞上天。

提起现在的家乡,我心里充满了骄傲与自豪,现在的云南繁华又美丽,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从住到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乡村小别墅取代了低矮的瓦房,硬化的水泥路村村通、户户通,很多人家都开上了私家车,这是真正的“山乡巨变”,这一切都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与在脱贫攻坚战中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是分不开的。

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朱有勇,情系三农,扎根边疆,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一千余名科技致富带头人。

吴国良,一腔赤城尽洒红土地,用生命浇灌扶贫之花。从小江河谷到东川雪玲,吴国良的事迹传遍东川的城乡村镇,感动了许许多多与他素未谋面的人们。他走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干部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为决胜脱贫攻坚战努力奋斗。

李红芳在脱贫伊始的时候,白天跑村子,哪户最穷最差入哪户。晚上研读政策文件,分析措施对策,常常和指挥部的同志讨论到深夜,整个过程让她寝食难安,彻夜难眠。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有了各族同胞的共同努力,才有现在更加美丽的云南。现在的云南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山更青了,路更宽、更平坦了,高铁也修到了我的家乡,人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全省各族兄弟姐妹们正手拉着手一起奔向小康!奔向幸福的明天!

我爱你,我的家乡,我为你点赞!

【篇九:带着理想一路向前】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题记

漫漫人生路,坎坎坷坷。在追梦的伟大征程中你可能被折磨得狼狈不堪,当痛苦和失望接踵而至,你是否想过放弃?但我要说,只要心中有梦,带着理想一路向前,就不会失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人生境界”之一,在梦的开端,我们可能感到迷茫彷徨,此时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登高远眺,看透人生长路。坚定心中的志向才不会迷茫,我们应看清每一步路。

就像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逐梦的痛苦能使人遍体鳞伤,但也能磨练意志,使人成长,让我们更加坚定理想,让理想变得坚不可摧。古有岳母刻字,以表儿子精忠报国之志;今有周恩来、闻一多蓄须明志,迈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豪迈姿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人生三境界”中的第二境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可能日夜不寐、茶饭不思,为理想而努力着,但总是不尽人意。我们该怎样做?

就此放弃?承认自己的失败?

不,保尔·柯察金这样说过:“天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保留自己的一道彩虹。”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人生最大的资产是希望,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在烈火与骤冷之间铸造了钢铁般的意志。

精卫填海,看似蚍蜉撼树、螳臂当车之举,然而它大海不平、我志不散的精神令人钦佩,引人思考。小小的青鸟终究会被黑暗淹没,但它的心依旧在暴风雨中追寻属于自己的光芒。

“如果我能翱翔,我说过我不会回来”,一句歌词道出人生的真谛:不会回头,一直向前,即使千疮百孔也不会退缩,因为这是我选择的路。这,是我的理想。

在本次疫情空攻坚战中,我们也看到了那些最美的背影。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为佑一方平安,毅然决然奔赴抗疫前线,他为了理想,没有退缩;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者陈薇院士,她心中的“伊人”“在水一方”,遥不可及,但为了理想她决不放弃。他们为了理想一路向前,铸成了钢铁长城,构建了不败的中国神话!

追梦路上,我们应不负韶华,带着理想,我们一路向前、一路成长。我们只有坚定信念,勇敢前进,方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拨开迷雾,梦想就在眼前!

【篇十:我最敬佩的人】

对于我们大多数的南方人而言,米饭是我们每天都吃的,而米饭又是通过水稻而来的。说到水稻,我们不禁想起了一个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在农校毕业后分配到了怀化的安江农校,条件非常艰苦。俗话说的好,环境造就人才。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扎根田间,不畏艰苦,头顶烈日,脚踩稀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在袁隆平的心中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外国人没有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不能成功”。他经常在怀化与海南种植基地之间奔波,最终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没有现在我们国家发达的工业,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他身上体现的“知识+汗水=成功”的成功模式值得我学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