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关作文
枫叶虽无字,常读便是书作文700字09-27
我坐在潺潺溪水前,抬头见树,低头见叶,微风吹起,中间一瞬,是他们在下落,终躺于地面。初次见面,它在我眼里,不过是一副美画,亦或是女人鲜红的舞衣罢,悟不出什么道理。听闻古人云:“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枫落之美,古来共谈。虽不赞同其意,却传情穿意,出神入化。枫叶的悲惨,生于西风残照,一叶知秋,落下,便成了永恒。红染一瞬,火红一片便是它们最后的年华。秋天的叶,在坠;秋天的夜,在醉;秋天的枫叶...
我的春游建议作文500字09-24
春天来了,我建议大家去双龙垂钓园春游,哪里是一个春意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首先,双龙垂钓园的景色十分迷人,大家可以先到垂钓园的山坡上走一走,山坡上有一棵棵桃树,粉色相间,一朵紧挨着一朵,三五成群,一团团,一簇簇,那湿润的花瓣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迎春花闻到了这春色的气息,快乐地露出了灿烂的金黄笑脸,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加上洁白如雪的梨花和千万条嫩绿色的柔柳,形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坐上一旁的...
寻找生命的原点作文800字09-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我总会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我则更青睐子女化情怀的探究。喜欢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却更爱孔子的“德仁礼仪”。古时孔夫子他老人家的儒家说学变传遍各诸侯国,孔子在事实便四处周游讲学,散播他的思想。其弟子也用“德仁礼仪”来约束自己。孔子离开以后,其弟子将他的哲学论理整理为《论语》...
文学的诱惑作文700字09-20
当一代史学家司马迁颤抖着双手刻下《史记》的最后一字,当旷世奇人曹雪芹著书黄叶村时,他们心里一定洋溢着无比的欣慰与幸福,因为能把自己的思想注入书中并流传后世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作为后者,面对这些前人呕心沥血方才完成的巨著又怎能不心动,他们疾恶如仇、钢铁般的坚强毅力在字里行间无不展示得淋漓尽致。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读《水浒传》时,还不曾理解那一百零八个好汉的精神品质,只是觉得拔垂杨柳、打虎好玩而已。...
难忘春天作文600字09-20
春,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数落我所经历过的十四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冲破凛冽的风雪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因为难忘春天,所以我更加珍爱春天。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
最“傻”的花作文450字09-19
梅花都在寒冷、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环境中,花反而开的更加精神,更加秀气。而其余的花,大抵是春暖才会开出鲜艳的花朵,而梅花却在隆冬时节开花,大家都会觉的梅花是不是很傻呀?不过我喜欢它的傻,因为它总能让我悟出做人的道理。从古至今,有不少伟大的诗人用美好,美妙的诗句来赞美梅花。例如王安石写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由暗香来。还有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所写的卜算子咏梅: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我心爱的书作文500字09-18
人人都有心爱之物,我也不例外,我的心爱之物,它不像金子那样贵重,不像玫瑰那样美丽,也不像鸟儿那样讨人喜爱,更不像文具那样用途多端。可它,既朴实无华,又蕴含着无限的知识,没错,它就是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不但是我获取知识的工具,还是我的朋友,每当我心情低落的时候,我都会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去细细品味书这杯蕴含着人生道理的香茶,等我被茶的味道所吸引,烦恼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我是...
项王故里游记作文700字09-18
今年五一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宿迁的项王故里游玩。项王故里,又称为“梧桐巷”,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在项王故里的大门口,一座高大威猛的塑像威风凛凛地立在门口空地的正中央,塑像下刻着两个大字——项羽。项羽头戴战盔,身跨一匹战马,战马四蹄生风,似乎正要向前飞奔。西楚霸王神情严肃,紧握兵器,好像一场大战在即,他仿佛在喊:“将士们,冲啊!”看的入神的我也被项羽的勇猛感染了...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作文1000字09-17
亲爱的爸爸妈妈:四天不见,甚是想念,在这四天里,我们经历了军训、劳作、游泳,还为自己做了一顿晚餐——饺子。不过,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婺州窑”之行。你们一定知道,“婺州窑”是非遗文化,而今天,我们就参观了从古时流传至今,有着两千年悠久历史的瓷器的制作过程,那么,我们就从头说起。今天一早,我们在大厅集合,穿过雅畈,来到了“婺州窑”博物馆。我们在大门口拍了一张留念照,还听了婺州窑传承人陈新华陈伯伯的介绍...
碎片兮,奈若何作文700字09-16
早在几百年前,古人就体验到了碎片化的生活。并从中“偷得浮生半日闲”。而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比起古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我们将如何应对?有人说碎片化的生活,使我们变得浮躁。诚然,李白小时候的生活如果是碎片化的,他会停下来,去观看一个老妪磨铁杵并因此励志读书吗?何能成为一位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诗仙”吗?若苏轼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还能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还洒然不倦吗?也许他会因手机的...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