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相关作文
共享作文650字01-29
时光飞逝,无数幢低矮的楼房逐渐化成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厦;一张张厚实的纸币变成了手机上跳动的字;一封封书信成了微信上的千言万语。如今的人们共享着时代带来的便利,有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共享那些传统文化的魅力。红墙黄瓦,这是北京,是故宫。酷暑时分,火热的阳光直直地照在故宫那饱经风雨而凹凸不平的石块路上。抬头仰视那梁脊上精美的图案,翘角上那排列整齐的九种神兽,黄瓦上工匠们细致的雕刻。耳边却传来游客们“咔擦咔...
继承传统,紧随时代作文800字01-19
教材,是一个时代教育水平的载体,一直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而不断更新,其本身的特色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蒸蒸日上,新时代的翻新版教材也层出不穷,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眼球。但近来,一系列民国时期的老教材却在师生、家长之间走红,受到热烈追捧。教材翻新与复古,这两种潮流势均力敌,不得不引我们深思:到底何为真正的创新?创新,是一个以时代为基点的概念,创新的要求也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赋予新...
一封家书观后感作文700字12-2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技术落后的条件限制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能通过书信来实现,所以古代的家书,以及家书中蕴含的情义,家风,情感以及文化已然成为了一种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解读,而《一封家书》这一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有效的平台,一个供我们分享感受,体会人生的平台。《一封家书》是一个充满了历史韵味、文化内涵的情感类节目,他的成功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传承文化从这里做起作文1000字12-08
博物馆里伫立着几十尊铜像,他们有的是孔孟等古代圣贤,有的是嬴政、汉武等中华霸主。站在他们的面前,我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目光。它审视着我,凝望着我的瞳孔。我知道他们透过我的眼睛看到了什么——那一缕缕传统文化的烟云,正在被现代文化的烈日烘烤、蒸腾。我自小就读《三字经》。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稚嫩语调依稀残留在耳畔。小时候对《三字经》的内容只字未解,只是读着好玩,现在也仅知皮毛。孰不知,...
中华骄傲作文550字12-03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一直让我由衷的自豪和骄傲,在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的民族自豪感变得愈加浓烈。唐诗、宋词和汉字等这些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去传播,去发扬光大。唐诗宋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杜甫苏轼更是被我们戏称为“文化好友”。有一个人,让更多外国友人感受到了唐诗宋词的魅力,他就是96岁高龄的许渊冲老先生,本次最年长的嘉宾。许老先生从事翻译工作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英法中等语...
走进书屋,走近科学作文800字1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无处不在,润物无声,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人生指南和行为规范。而读书,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绝佳途径。读书使人见识广阔;读书,使人知古识今;读书,使人风趣幽默。走进书屋,与书为伴,在其中会有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当人们从喧嚣的闹市中来,从繁杂的琐事中来,去寻觅宁静,感悟平淡,自然而从容地走进书屋,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自己。鞭策自己。走近书屋,与书相望,你的思绪会如野草般疯...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600字11-29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在传统文化中,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外婆家的土灶了。两口铁锅,其下两个烧柴禾的灶膛,下头各一处接灶灰的灶洞。烟囱高出房,灶身涂白,黑墨描几笔莲花鲤鱼之类的吉祥图样,或者贴些彩绘瓷砖。两口大铁锅之间通常嵌有一口铜罐,成天贮满水,利...
经典文化的归宿作文1200字11-25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的传统文化著作更是不计其数,单单是儒家的文作就有《诗》、《书》、《礼》、《易》、《春秋》等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更是令文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现在,科学技术发展飞快,中国的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学习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实践在我们的是实际生活当中呢?经典文化当中,丰富的知识能够端正我们的心态,修养自己的身心。大学里面就说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汉字文化作文1000字11-25
“汉字文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历史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都使用汉字,阅读汉籍经典(文言文),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社会的通行证。而且,这几个国家许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文书写的。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的各种文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汉字的起源有...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作文750字11-14
故宫就在眼前,可是总是有一种违和的感觉,让自己觉得眼前的不是古建筑,而是仿古建筑。为什么呢?因为游客对建筑的破坏,导致了国家对它们的保护,所以才会有随处可见的铁栅栏,而这充满金属质感的铁栅栏正与古风古色的故宫建筑群相冲,充满了不协调的违和感。现在古建筑绝大多数成了旅游景点,人山人海,喧闹不已,没了那些宫殿的庄重与威严,留下的只有世俗与伤痕。它们如今在当代的尊严全无,沦落为人类观赏之物,被铁网所保护...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