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相关作文

【篇一:唯有书香香如故】

我一直认为书是一种能升华灵魂的的事物。有这样一句话“一本好书,一生挚友”。是啊!在逐渐的成长中唯有书的陪伴仍如当初。

我在无意之间,读了《文化苦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双手都在颤抖。忽然无比庆幸在书架上的两本书之间选择了它。它确是一本能升华灵魂的书。我从未感有任何一本书能表达出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与思考,可是《文化苦旅》做到了,而且寻到了我从未寻到的答案。我流连在那平静又富有诗意的文字中,感到唇齿留香。

人都说,莎士比亚写尽了所有的故事。初始,我不以为意。后来我抱着瞻仰名家的心态去读了他的戏剧。顿觉五体投地。他的文字是那样鲜活,那样立体;他的戏剧是那样富有哲理而又活泼。那句句优美的诗一般的台词,是如此让人浮想联翩。“他是一位天才”,我在心中想。我抚摸着泛黄的书页,深吸一口气,流转了四百多年的戏剧韵味香气四溢。

这时我忽然悟到,书的香气是需要读书人用心体会的不被轻易觉察的香。也正是说,只有虔诚的阅读,才能体会到书香。

于是,再读《纳兰词》,读到泪流满面。不知为何初读并未有这样的感觉。大约,当时不够用心。我有些懊恼自己的过失,于是,捧起书虔诚地读。

正值青春期,喜欢多愁善感,可我总感觉书能抚平我心里的一切波澜。我能穿越时空与大师对话,聆听他们的声音。这是精神上的升华啊!如今回首看我曾经读过的书,才发觉并不是我读过了书,而是书塑造了我。我渐渐成长,而书香如故,早已深藏心底,所有的感悟都无法磨灭。

【篇二:遇见】

也许都是偶然,也或许是上天注定,总会有些遇见使你有不一样的感觉。写出这句话并不源于我太过自信,而是在将来,你们都会有一场难以忘怀的遇见。也不是狂生妄言,只是一纸闲言。

儿时自己,可以说换了无数老师,也遇见无数的人,可以完全印在记忆的,却是极少数。毕竟,不重要的,对于我而言,无所谓。但又怎会知道,一本书,一个词人,会走进记忆。

说来也是缘分,不过一时兴起,无意中读了一首词,却改变了我那长时间以来几乎冰封的心。说来,这长时间以来,很少哭,即便是有,也只是表面,内心却静如一潭死水。读的第一首词,是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吧。在书中,与公子的才情相遇,不知因何,是出于对公子的同情,还是被词句惊艳,心竟有丝丝疼痛。察觉自己情绪不对,便把书丢下,写下一句“心且静,无碍”,慢慢静下心来。

不知这次与纳兰词的相遇,是好是坏,自知词中含情,可没想到,会读懂其中何种伤情。比起活在无趣的年月中,我更不愿活在别人的伤痕处。但我却控制不住自己,一闭上眼,脑海中就是一首首词章,而作者竟都是“纳兰容若”这个多情的男子。实在忍不住,重新拎起那本被我丢下的书,看着,忽然发现视线模糊,直到泪水落在书页上,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泪水落了呢。想到这儿,不禁自嘲地笑笑,原来现在看书也会哭了,这还是我吗?

从那以后,我又看过许多词,有容若,也有不是容若的,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词,我读不出里面的真情,顶多可以读出感谢与赞扬。

不知不觉,在冥冥之中,词在我心中只有两类,若不是这一纸闲言碎语,还未发现。遇见公子的伤情,也许是好的吧,毕竟心放松了,人也明了。人为世间何物?人心又是如何?人之初,性本善,可后事又有谁会知道。

比起在这尘世间转悠,倒不如在诗情中品味。于人,相遇只不过一眼;于天地之灵,便是自然;于我,只有遇见纳兰词,才是真心。

不过一纸闲言,也无他意,至于遇见,也仅有这一次是有那么一丝动容罢了。

【篇三:把恬淡留住】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喜爱喧阗的人。

可能骨子里贪享恬淡的性格作祟,当周围的人全部习惯策马疾行时,我却宁愿,放慢步子,踽踽独行在自己的一方宁静里。

闲暇之余,捧一杯清茗,袅袅水气中,看茶叶如世事浮沉。品一口,微苦的酽,却别有一缕恬淡融入心脾。是了,三分春色,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样的意境,必先有淡然至极的心境方能企及。

不羡殿宇宏,不求衣锦荣,独羡唐寅桃花庵里桃花仙。那一株桃树下,有一方恬淡的净土,未经尘世污浊,只有清香桃瓣,在轻风里绽吐芳华,点点猩红小。少了沽名钓誉的世俗熏染,桃花坞里良田美池,桑竹青翠。阡陌小径蜿蜒盘曲,是通向心灵的纯白之地。

喜爱这样的生活:我一个人看书,写信,到处走走停停。

是一定会有觉得浮躁不安的时候。我不习惯这样的心情,于是总会寻一处安静的地方,细细的将厚重的红楼一字一句地读下去。看书不一定要在静处,但品书不同。须得周围无嘈杂之声。间或几声鸟鸣,几处犬吠;抑或几点蛙声,蘅芜潇湘,才更衬其恬适。于这样的地方,心境才得以沉淀,意境也随之开阔。

有些心情无法清晰地说出时,写字便成了唯一可以倾诉的方法。每一次笑语,每一次伤悲,都在笔下保存,留下浅却明晰的痕迹。一笔一画记录了我每一次与恬淡的邂逅。恣意挥洒的是心语的积蓄。

也爱行走。脚步迈开,不紧不慢的步调,撑一把十九骨节轻竹伞,于江南水乡,在青石小巷辗转,达达跫音里,看云卷云舒,拾取去岁荣萸。吴越小镇里巷的长廊中,或抬头看檐上滴落的水珠,或俯首观青石板上孤独流转的光阴。我尽力在尘世中保留恬淡。

偏爱词,尢恋纳兰词。纳兰词清雅,一如其人,如兰,高傲自诩。他悲,他叹,他不愿涉足迂腐之地,他的心,正像他的名字那样恬然,轻柔如风。听他吟:“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微风拂,雪花落,想到“未若柳絮因风起”。我期望,这时的恬淡,永不消逝。

【篇四:唯精神修养永垂不朽】

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南史》

正如林则徐所言,“子孙如我,留钱何用?愚而多财,亦增其过。”精神的承远比富贵的继承更重要。

梅兰芳家有一条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梅先生自己就是实现这八字祖训的光辉典范,一生爱国忠贞不渝,一世修德坚持不懈,他把正直的品德放到比精湛的技艺更高的位置,才避免在走的更高更远的路上迷失自己。如若没有内在修养的教诲空留一世财宝给子孙,又会出现多少个商纣让一代王朝毁于一旦?

纳兰性德之所以名留千古,并不是以他相国公子的尊贵身份,而是因为那一句“不是人间富贵花”。他执笔写下“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鄙弃了贵族生活,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一个对平淡真实生活的向往造就了不慕名利的一代文豪。当围绕在他身边的繁华如云烟般散去后,他依然是那个纯任灵性,纤尘不染的诗人。一本《纳兰词》读起来依然令人唇齿留香,几百年都不曾散去。

举世闻名的珍宝可以在当代掀起惊涛骇浪,但真正不会被岁月消磨得,是沉默在历史河床下的智慧与忠义。

破釜沉舟,楚河汉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不敢想象若是没有了西楚霸王这个角色中国文化会失去多少色彩。他曾让数十万秦军顷刻瓦解,让百万诸侯臣服在他的脚下,然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虞姬虞姬奈若何”的仰天长叹。一个悲情英雄的形象就这样定格在腥风血雨中。

“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的确,征服了高卢,日耳曼和不列颠,改革了政治制度,似乎已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步伐。可就在成为一代王者的路上,这个拼搏了一生的斗士不带一分一毫的走了,留给世人一个遗憾的背影,一个深刻的警示。

取之无尽的财富经不住时间的洗礼,春风化雨的精神教诲才是值得遗传的宝藏。能否为后代打开精神世界的大门,使其在有益的诗书中积累下沉潜的力量,才是家族兴盛的关键。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