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相关作文
遥远的眼神作文750字02-18
微风之中,回首宋朝。透过千年古韵,我撞上了苏东坡的眼神。苏轼其人,少有文才,年纪轻轻便有所成。当时的苏轼,双眼里散发着浓浓的狂傲,会友饮宴,狂歌作赋,一派年轻儿郎的张狂。但他的眼神深处,仍有着理智与清醒,他的志向是为国为民。在谏文一次次如石沉大海之后,心灰意冷的苏轼回家闭门,专心写文作画,沉浸于艺术之中。殊不知,一股暗流正向他涌来,在小人的添油加醋下,他的诗文被歪曲成反诗。苏轼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下狱...
游西湖作文450字02-18
有一天,我学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但是这首诗让我无法真正理解,题目也写不出来。因此,老师非常的生气,罚我抄《饮湖上初晴后雨》十遍。回到家,我就开始抄写,然而,抄着抄着,我竟然睡着了!梦里我穿越到了宋朝。这时,正下着毛毛细雨,景色十分美丽,雨滴落到水面,泛起一圈圈波纹,就像网络信号。这时的山朦朦胧胧的,美极了,就像是戴着面纱的公主呢!一棵棵柳树在雨中扬着长长的头发……如果有一位诗人在这儿的话,...
与己宽容作文800字02-17
常言道:“待人宽容,严于律己”。而我却说:“待人宽容,与己亦需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他人的过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而宽容自己的过错,则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与己宽容,在逆境中给自己一个微笑。人生如航海,总会遇到惊涛骇浪;这些时不责怪自己驶错了航线而将自己带入险境,给自己一个微笑,大度地宽容自己的过错,对自己说:逆境使人毅志更坚强,我选择了一条或许并不平坦的路,但它却磨炼了我的心志,让我...
我最喜欢的宋代词人苏轼作文800字02-11
宋代可谓是词的王国,而将它推到文坛顶峰的宋代词人便是我最喜欢的词人——苏轼了。“轼”是古代车前扶手的横木,在行车过程中默默无闻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类似于汽车的方向盘。所以我和哥哥在家谈论到我们都喜欢的苏轼时,常常会开玩笑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苏方向盘”。苏轼之所以能官至一品,流芳百世,想必有许多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他文学成就极高。首先他第一个打破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本为一体,...
且歌且行且从容作文800字02-11
欲达高峰,必忍其痛;欲予从容,必入其中;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命运不会厚此薄彼,这个贬义词不过是懦夫的借口而已,真正的勇者,从不在意命运的捉弄。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伟人也好,蝼蚁也罢,谁不是在苦苦煎熬?人的意志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磨出来的。命运不知道种族歧视抑或男尊女卑,命运的天平稳稳当当地保持着平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词人苏轼面对一贬再贬的人生,从容...
云淡风轻作文900字02-06
鲁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同样的,真的猛士,也敢于怀着云淡风轻的生活态度直面逆境。一代“诗豪”刘禹锡是一个云淡风轻的智者。想当年,意气风发的他曾怀着满腔热血拯救暮年的大唐,可惜腐朽的大唐已无药可救。他面临的只有被贬,被贬,再被贬。当他被贬和州时,州官一再地压迫他,他居住的屋子也越来越小,但他没有悲伤,没有彷徨,没有堕落。而是以超然的境界,怀着云淡风清的生活...
历史将记住苏轼作文800字02-04
你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你用豁达凝练成笔上的旋律;你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苏轼,这个名字在中国传誉一千年。一千年的花开花落,我依托着你听花的气息。一千年的雁回雁归,我寻着你的脚步,察觉着自然的眷恋。历史将记住你,因为你的亲情。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没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吹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的牵挂。任凭远眺,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交织,唯美的弧线,浪漫的...
成功在于挫折作文700字02-04
“砰”书包被狠狠地摔在床上,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我却对此毫不理会,躺在床上,想着的全是今天下午公布成绩的情景。唉,不想也罢!我闭上眼,浮想连翩。面对挫折,不妨换一种心境。恍惚中,我看到了苏轼,看到了陷入“乌台诗案”痛楚的苏轼,面对皇帝贬谪的挫折,他心中该是如何愁闷!他想到了周瑜“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而此时的他,却只能面对黄州的赤壁,临江而骊。他又何尝不想成为那位东吴的都督?他忽然醒悟了...
人生是首歌作文500字02-03
人生,宛如惊涛拍岸,又似风平浪静,无法预测是人生的准则。忆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忽觉:这也许就是苏轼的闲人之情吧!金秋十月,刚参加完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满怀自信的我自我感觉良好。回忆起前日的努力,集训的日子可真不好过。在烈日当照时不得午睡,在夕阳欲颓之时不需晚修,那几周,黑色的印章在我眼上按了无数个。我带着如装满蜜罐的心灵期待着复赛的通知。那天……我的心仿佛被沉重的...
我读苏东坡作文800字02-02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嘉祐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当时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后来,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躁。他每有新作,立刻会传遍京师。当苏家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兄弟俩的母亲病故的噩耗,后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