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相关作文
我喜欢的苏轼作文1500字02-01
成为语文老师接触最多的是不同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浩瀚无边,从原始诗歌至后来散文、小说、戏剧数不胜数。可是我喜欢的还是苏轼的词。一开始了解苏轼,只知道他简单的生平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散文、赋、诗、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然而当我读到他的豪放词时,却情不自禁产生了对其人和作品的兴趣,虽然苏轼的豪放词篇数不多,但在读的过程中,我被作者词中流露的奔放的...
个性与角色作文750字01-30
在这个世界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人都应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然而,角色与个性之间常常被人认为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角色与个性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所谓个性指的是在思想、性格、品质、态度等方面的特质,是独一无二的。而所谓角色——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扮演着、被设定着不同的角色。个性要适应角色的需要,角色需要个性来彰显其价值。王小...
走近苏轼作文800字01-27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代表……就连陆游也曾评论东坡曰:“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东坡也确实是一个体察民生,忧国忧民的好官。元祐四年,“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东坡便率人疏浚西湖,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以“三潭映月”作为标志。而“东坡处处筑苏堤”的苏堤,便是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的长堤。不过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
摆脱内心的羁绊作文800字01-26
每一个天资聪的才子背后都会有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苏轼当然也不例外。风流倜傥的才子,经历了年轻时的不羁之后,凭借着满腹的才华登上政治舞台。天生善良、刚正不阿的苏轼始终以效忠朝廷为己任,政治上既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也不欣赏司马迁的顽固保守。儒家思想的熏陶,使得他不断探索,希望国家能以一种稳健的步伐走出当时的困境。然而,他一次次为自己的美好愿望然而努力,却一次又一次不被理解,甚至被误解被贬谪。“惊起...
望湖楼醉书作文600字01-26
苏轼当真乃人中豪杰,但因心直手快,性格豪放不羁,口无遮拦,触怒天子,皇颜震怒,被贬至杭州。初贬至此,心中大不快,整日借酒消愁。闻此讯,杭州西湖一好友特地赶来,名为洗尘接风,实是疏导心态。六月二十七日,西湖边,望湖楼上,苏轼沿着河边依依杨柳,盈盈荷花,应邀赴会。“苏某被贬将至此,实属荣幸。仁兄可得带我领略这西湖大好风光呀!”苏轼手举酒杯,一饮而尽。几杯热酒下肚,苏轼与其好友快步来到了湖边。天空闪着金...
荆棘丛中的怒放作文800字01-25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谁能忘记文坛史中那颗闪亮的星星?繁星点点,散落在他那铺满荆棘坎坷的旅途中,啬薇盛放。烟雨下朦胧的是平淡,合着清香索绕在心头。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东坡在“乌台诗案”仍给予王安石这样的评价,“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中由意气风发的才子变为落魄政客的一个转折,被贬湖州接着又是汴州受审。但苏轼出狱后没有以政见不同...
我心目中的苏轼作文1200字01-19
苏轼是一位我比较喜欢的词人。他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巨人。他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山祖师,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中特别突出的一位"。除此之外,在哲学、史学、茶道、烹饪、养林、园林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凡的贡献。但我最欣赏的是他的人格。他不随波逐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着坚贞的气节和独立的人格。他的一生多灾多难,尤其是在仕途上,前后竟被贬了三次,王安石当政时一次,司马光主朝时一次,新党余孽上台时又一次,并且被贬...
什么令我沉醉作文1000字01-17
豁达,令我沉醉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的胸怀。——周国平滚滚红尘中,一颗颗孤单的心寂寞地旁观,旁观世间的喧嚣,旁观世人的愚昧,但又无法靠近,因为他们的格格不入,更因为他们的豁达,成就了他们的孤傲,也成就了他们的才情。回眸大唐盛世,我们仿佛看到诗仙太白正向我们一路歌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年轻的李白才华横溢颇受唐玄宗赏识。但他的洒脱不...
春天,送你一首诗作文1000字01-15
春天,是一个很美的词,一想到春天,眼中便幻化出一幅满目绿意,生机盎然的画面。春天,也是适合歌颂的季节,在这样充满生气的环境中,让人不禁想要朗诵一首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或喜悦,或伤感,或豪放,或柔情。在举办这个活动前,我们做了许多准备。寻找诗歌,安排顺序,选取音乐,进行排练等等,只为呈现一个完美的开头、过程与结局。说到诗,《诗经》这一经典作品不得不提。这不,这次我们班就有两组朗读了《诗经》中的节选。...
那首词,我曾读过作文900字01-04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第一次读到这首词还是在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我还在河北读书,而父母都在北京上班,常年的无人管教让我染上一身坏习惯,从而使我的学习成绩降至倒数,正如词中“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也正...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